2016.12.18【观察记忆的非我性与无常性】

发表时间:2016-12-26 07:28:24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2016.12.18【观察记忆的非我性与无常性】





朱倍贤教授 主讲

 

今天练习观察「记忆的非我性与无常性」。

 

在开始之前,大家可以先做一些伸展运动,或深呼吸、调整坐姿。

 

一边调整,一边提醒自己:过去解脱的成就者,他们都曾经跟我们一样,是具足烦恼的凡夫。但是,因为坚持着修行、不屈不挠,所以都能够得到大成就、得到真正的安全跟福利。他们并不是三头六臂,跟我们有多么样地不同。这些前辈们能够做得到,我们一样也能够做得到。

 

善用我们有限的时间,过真正有意义的生活,能在实质上改变生命的生活。

 

内心是虔诚、认真的,身体是深度放松。而且是不断地在寻觅,更深度的放松。

 

可以把你内心安住的地方,放在像是:笼罩贯穿着全身的能量网的那个「触感」,贴近着它、倾听着它、感受着它。

 

这个能量网是被呼吸所支持、贯穿、按摩。

 

如果觉得「能量网」这样的表达太抽象,那就留意着:「当下正在逐渐安顿」、「正在逐渐变从容的身体」,正在发生触感。

 

不要因为做不好而感到气馁,重点不在于有没有达到完美。而是在这个过程之中,那个慢慢地「正在趋向宁静」的过程。

 

「被呼吸贯穿,被呼吸支援、滋养的身体。」表达的是一个很简单的意思:观察「正在呼吸的身体」,就这么单纯。它不是一个复杂的东西,不需要超人的定力,不需要什么特殊的功夫。只需要放下担忧,放下饥渴感,耐心、安静地贴近它,感受它,那就是了。那就是禅修的对象。

 

在接下来的观察练习里,不要忘失这个基础。不管我们心里在想什么,观察什么,请用心倾听着,让我们的身体持续着「正在趋向宁静」。这样的过程中,你会发现,一个安静的心、满足的心、认真的心,是容易和佛法呼应的,是容易受到佛法教化的,是容易受到佛法的感化的。

 

我们长夜所爱着、爱恋、执着的身心状态,其中一个大概是最亲爱、最核心的部分之一,就是「记忆」或「记忆功能」。在我们的想象里面,这个记忆贮藏了:「我是谁、我能做甚么」有关的信息。

 

可是,如果冷静地去观察、思维你的记忆,就会发现:绝大部分的经验,都已经不记得了——记忆是一个残缺不齐的功能。而且,它的内容不断地被重新改变、被重组,是充满欺骗性的。

 

然而,这个就是我们自认为最核心的部分之一。现在你认为能够积累的快乐,在玩乐之中、生命之中积累着不同的经验,把它储存到记忆库里面。实际上,这些记忆都会磨坏、销毁、失散,没有办法永久保存的。而且,是随时随地都在变化、迁移、重组。

 

自认为可以拿来巩固自我的才能、知识,在人生里面累积的经验,没有一个是可以永恒维系的,通通都是会败坏的记忆。

 

所以,《相应部23.1经》告诉我们,「五蕴就是死亡」。它们必定会死亡的。包括记忆的功能,是必定会死亡、必定会销毁的。我为什么会对它如此地衷情、如此地信任?跟它贴得紧紧的,把它当作是可靠的?自认自己是多么地非凡、多么地特别,有那么多特殊看法的——这些相关的记忆都不可靠。如果你想要靠记忆的话,是抵挡不过生死之洪流的,是抵挡不过生、老、病、死这个大瀑流的!而生老病死的洪流之中,记忆就像是海水上的泡沫一样,只是暂时的积聚,随时随地都随着风、随着海浪,被戳破、销毁,没有坚固、坚实可言。

 

在这样的观察过程里,不用担心观得多好、懂得多少。努力地让身心保持在被禅定所保护的状态下。在安静之中,静静地观察着、思考着。能懂多少就懂多少,能看得到多少就看多少。呼吸上、身体上不疾不徐。在求知的态度上,是奋斗的——那是一种要寻找真理的决心,要看透事物真相的决心。

 

记忆啊,我知道你,

你是不坚固的,

你是会流失的,

你是不可靠的,

把希望寄托在记忆里,

就像愚痴的人,

在作梦当中,

经验着发财而狂喜,

不知道到头来都是一场空!

 

常常回到禅修的主轴,好比是:

正在呼吸中的身体。

对于记忆所存有的迷想、迷恋、期盼,在降低,被搁置、被放下。

可能只有放下一点点;可能是放下很多,都是很好的。

继续这样以禅那的心情,来面对「无常、非我」的记忆。

这是可以伴随着思考、思想的,

但是这个思考、思想不是天马行空。

观照这个思考的背景是「正在按摩身体的呼吸」,

是心对于身心现象,愈来愈不苟同,产生出来的离系感。

 

我就算不以情感的方式链接记忆、不爱乐记忆,

仍然是安宁的、舒适的,没有匮乏的。

 

所学会的这些种种,都可能会忘掉、都会流逝,如果没有在有限的生命里,去体验超越身心的涅盘,那有甚么安全可言?你难道还不醒觉吗?

连记忆都不可靠了,还剩下甚么可靠?

你以为你的儿子、女儿,比你的记忆可靠吗?

你以为你的钱财比你的记忆可靠吗?

你以为你的先生、你的太太,比你的记忆可靠吗?

连记忆都不可靠,还不知道用功吗?

 

只要我还对记忆迷恋、贪爱、感兴趣、寄托希望,

我就会被记忆所吞没,

就会随着它生死,

就会因为它的生老病死而忧悲苦恼。

 

让我努力地学习,割截对记忆的贪爱、迷恋、兴趣、希望寄托。可以感受得到有记忆的现象,能清楚地看到它是「造作法」--是「内心用力」而产生出来的;是随着「作意」而生、随着「作意」而灭的;随着脑筋的出生、脑筋的衰亡而生灭的。

 

不用担心是不是百分之百懂得静静地观察,尝试看看心对于记忆的喜贪跟依赖感,是不是「正在剥落中,正在减少中」?

 

可能对于记忆的贪爱只是剥落了一点点,降低了一点点。没有关系,那就受用着贪爱少了一点点的安静。任何时候若需要,就回到禅修的主轴,回到基本的功课。受用着心有减少了对一样功能依赖的轻松。

 

让自己从复杂的思考抽离出来,常常回归到省力的状态。要开始思考的时候,善用直觉,用省力的方式去感受过患,体会出离。

 

等到内心休息够了,有足够的能量,再以有高度的贯穿力、穿透力的智慧看清楚。这个修行的最终导向,就是让心不对五蕴的任何一点,存有一丝一毫的迷思,存有一丝一毫的迷恋、兴趣。

 

这个记忆它有着一个美丽、诱人的包装,里面好像含藏着那么多美丽的信息、印象。帮助自己看透这些虚假的包装。每一次在记忆之中,浮现出来的印象,是如此地危脆空洞,那么样地没有满足性,像海市蜃楼一样。它不管产生出什么东西来,都逃脱不开这样的特质。看透它,所以心才不会对于记忆里面的东西,还有饥渴,还有好奇,还有兴致。把记忆这个现象「翻来覆去」看得清楚、彻底地死心。在面对它的时候,彻底地清凉、释放,没有停滞,没有驱迫。

 

(静坐结束)

 

【回向】

这是Nigrodha比丘所说:

 

我不害怕危险和恐惧,

我是大师的甘露门下弟子,

依循着古仙人的足迹,

恐惧在此没有存身之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