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.10.30【跟禅那有关联的练习】

发表时间:2016-11-08 06:42:16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2016.10.30【跟禅那有关联的练习】



朱倍贤教授主讲

 

今天做跟「禅那」有关联的练习。

 

「禅那」(jhana)简言之,就是专注于「观察、调整、释放」自己的活动。当专注于「观察、调整、释放」自己的活动的时候,因为心不被不好的惯性所拖累、蒙蔽,所以,在这样的专注之中得到满足、喜乐、平舍、宁静。

 

经典里面,佛陀讲到修学禅那的预备动作,通通都是跟培养「正知正念」有关联的,像「正知正念的讲话」、「正知正念锻炼我们的行为,让行为愈来愈少污垢」;像在讲话的时候,愈来愈知道什么叫「言行一致」、「不两舌」~不做挑拨离间的言语,而是讲真实的、不虚伪、有利益的言语。从这样的禅那预备动作,就可以了解禅那的特质,不是盲目的专注,其主轴不是在于专注力的培养而已;他的主轴是在于「专注于正知正念」,使得我们的活动是倾向「离苦」的,使得我们的活动变得愈来愈善巧。

 

所以,在修学禅那的时候,配合着正知跟正念。「正念」:记得自己眼前该做的方法;「正知」:知道自己的活动方式,所以,有调整、改善这些方式的空间。

 

开始之前,如果想要的话,可以做一些简单的伸展运动,像是拉筋;或者是做一些深呼吸。

 

禅那要成功的话,有一个要诀:一定要伴随着「正勤」,有时也翻译为「热勤」,意即有热诚、认真的态度。心里面对于准备要进行的功课,慎重、投入,愿意付出努力,愿意非常认真、小心翼翼、不掉以轻心地,来学习这样的工作。这样的认真、这样的小心翼翼是不须伴随紧张的、焦虑、压力感的。

 

这样的认真、这样的投入,使得我们有踏实感;使得内心有股雄浑强大的动力。

 

禅那的一个重要的内容,就是内心脱离开那些不善巧的状况。最不善巧的状况就是「担心」、「忧虑」、「焦躁」、「不安」。

 

所以,一边让身心沉淀的同时,一边带我们的知觉到单纯的触感的同时,也尝试着彻底挣脱开对世间的贪跟忧。

 

当这样做的时候,很可能具体地感觉到,重担一点点地被放下来、身心变得轻松。立足于这种具体的触感,将注意力带到「观察动作、调整动作或释放动作」——简单而言,就是十六胜行里的任何一个技巧。

 

如果听起来太复杂,可以尝试「『正在放松中的身体』之触感」、「『正在被呼吸按摩的身体』的触感」、「正在被呼吸所安抚的神经系统,它所呈现出来的震荡、波浪」;或者是十六胜行里面其它的技巧,包括:正在品味着一点点、一点点脱离开担忧的轻松感,专注地在品味着这个轻松感。

 

不管选择的是十六胜行里的哪一个技巧,都有正念,记得你在做的这个技巧,品味着轻松感,提高自己对于这种内在的丰盈的敏感。或者身心正在一点、一点地沉淀的过程之感觉。当你是记得重复着这样的动作、记得眼前的目标,叫「正念」。

 

然后还要具备「正知」,就是知道自己怎样在做这个动作、知道内心有没有多余的动作/多余的反应,要放下的。只专注在眼前这个禅修的动作:「正在放松中的身体」。知道自己的动作,所以有能力可以随时调整动作,叫「正知」。然后,还须具备「正勤」,认真的态度,愿意全力以赴的决心——一种源源不绝,让自己保持着动力、保持奋斗力的能量。这时心里可以想:尝试用以前从来没有过的认真程度,来进行眼前的工作。不管眼前采取的是什么技巧,可以很容易感觉到,一点点在增生的喜乐感,它有不同种的风貌、方式在呈现。可能是一种踏实的感觉。因为自己在努力地朝向善、朝向离苦得乐的方向,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所产生的那种踏实感——这可以是你品味的主要对象。也可能是身心正在沉淀中,那个安静愈来愈明显的滋味。「安静慢慢变得明显」可以是你品味的主要对象。

 

「正在放松中的身体」,感觉得到僵硬、紧张,一点一滴正在消失之中,一点一滴排除到体外、搁置在身边、抛诸于脑后。

 

「触感」是你品味的主要对象;像是「呼吸正在安抚着你的神经」,那个被安抚的滋味,可能是你主要的品味对象。不管你选择品味的是什么好的、高尚的滋味,观察它的「丰盈」,意即它是有「满足感」的。这个满足感很特别,很简单、不耗力;这个满足感可以透过深入的体会,发现里面的滋味还有滋味。就算没有感觉到什么特殊的喜乐,都可以练习品味着在知足之中,在放缓自己的动作、减少自己的动作,在出离欲界的不善巧。这其中所伴随的滋味,让这样的滋味润泽全身、充满全身。

 

这里的「全身」的意思,如果很僵硬地去了解:一定要全身里里外外、每一寸通通都浸淫,可能会很累、很挫折。所以,把这个全身当成是一个简单的、当下统摄的感觉,这种感觉是不需要忙碌地钻到不同的地方,去填补身体不同的部位,而是眼前这一刻、眼前这一个印象,就涵摄了全身。眼前这一个感觉就统摄了全身,在这样一个单纯的统摄感觉里~丰盈、满足。试试看,能不能很省力地维持着,这样的丰盈感、满足感、安适感、轻松感。

 

观察它是不是很省力就可以被维持着,愈省力的丰足感,愈是跟禅那相应的。这个丰足感在你品味了之后、食用之后,它不会让你更饥渴、更焦急,而会让你沉淀、安静。因为这个丰足感是深远的,不需要复杂,而是在简单省力之中就能体会到。

 

禅那的喜乐有深、有浅,不必要强求自己一定要达到多深,但是要努力地知道方向,努力朝着正确的方向。不用强求现在没有的,但是可以认真地、小心翼翼地培养着,同时心里面存放着那个可能性:这是可以再开发的、可以再深入的。认真、投注地观察、品味这样的丰足感,看看能不能用省力的、轻柔的、耐心的方式维持着它,允许它扩散。留意当下这一刻全身的那个印象,全身的感觉都是被浸淫、被覆盖,都是被这样的丰足感穿透。它是怎么覆盖、怎么穿透,你可以去品味、去观察,里面隐隐约约可能有酥麻的感觉、流动的感觉或震荡的感觉,或者只有安静的感觉。

 

每次在品味它、观察它,就是在帮助自己更习惯于更敏感,放怀地、开心地浸泡在这个三温暖里面。你要熟练它,心就是要对它有信心~珍惜它、尊敬它,反复地复习它。

 

小心翼翼地剔除掉任何会破坏这种安适、满足的活动、习惯性的紧张、习惯性的担忧、习惯性的抱怨、挑剔,把这样的势力干净地剔除。佛经里的比喻,就是在制作陶土的师父,在陶土上面洒水,把水分揉进陶土里面,让水分能够均匀地湿润陶土。同样地,允许自己去实验,要去品味什么样的滋味,能够帮助这个满足感丰盈,充分地滋润全身、治疗全身、刺激全身、按摩全身。也允许自己实验,要怎样地扩散、要怎么让不同区块的安适感,隐约地互相呼应、互相连系,形成一个统摄身心的能量网。

 

检查自己的心,有没有非常扎实地落脚于身体、落脚于触感。

 

看到心得到满足,所以,动作慢慢地在减少、动作慢慢地在减缓。

 

正在认真地品尝着快乐,正在认真地享受着安适。

 

(静坐结束)

 

【回向】

真的,做自己的依怙,

做自己的岛屿;

调御自己,

做一个战胜自己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