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.07.24【慈心】

发表时间:2016-09-02 19:42:31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
2016.07.24【慈心】


2016.07.24朱倍贤教授主讲

 

今天练习的主题与慈心有关。简言之,慈心是一种希冀真实快乐的善意。为什么说「真实的快乐」?如果是劣等的、次等的的快乐,里面伴随着竞争、比较,会因为不满足,而容易造成纷争、对立。这里所言「真实的快乐」,不是零和的,所以,不需要对别人有心机、嫉妒。

 

「慈心是一种希冀真实快乐的善意」的另一个意涵:高质量的快乐是无害的,不建立在互相吞食,不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,不建立在我高你低的比较上。因此,这样的祝福、感觉,可以把它扩大、延伸成一个没有障碍的感觉,不会因为别人在追求这样的快乐,或获得这样的快乐,而使得我们追求快乐的努力受到威胁、与他人的努力碰撞。

 

慈心的另一个特色,是没有任务感的。也就是说,慈心并不一定要伴随着「慈爱」。慈心的意思是由衷地希望每一个人,都能够发展出照顾自己的能力。这样的祝愿是来自,对因果、业力的认识。深刻地看到真实的快乐,必须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内在开发,无法透过光是施予、仰赖外力而获得的。所以,我们的愿望、祝福里,没有一定要成为别人的拐杖;没有一定要成为别人的爸爸、妈妈,或者是救世者;而是希望每一个人,都能够发展出照顾好自己的能力,发展出追求真实快乐的内在资源。

 

这样的慈心是没有任务感的,不需要、不一定要,把照顾任何人的责任扛起来。也就是说,慈心的扩散普及,不会增加我们自己的辛苦,不会增加负担;不会因为慈心的扩大、造福的对象愈多,就使得自己的压力愈大—完全没有这种过患。因为这种慈心的感觉是单纯的祝福,所以没有要强迫自己去喜欢谁。也就是说,在我们生命里有不喜欢的对象、希望避开的对象,不一定要强迫自己跟这些人相处,不强迫自己一定要喜欢这些人。可是起码能做到,谅解、不再成为彼此的心结。起码能做到,希望这些人都能够发现内在的能力,去追求他们个别的真实快乐。所以,我们对他们的妨碍,或他们对我们的妨碍,是降到最低的。

 

先调整自己的坐姿,可依个人的状况调整,基本的大原则是,身体是端正的,感觉上比平常坐得要高一些,这是源自于端正的脊椎、端正的姿态而造成的效果。身体是放松的,这个松是随时能够应对着来去的波浪、膨胀的波浪、收缩的波浪,都能善巧地随顺,省力、对应、承载,把这些波浪都成为滋润身心的来源。这样的坐姿没有百分之百一定对的,允许自己去探索,不要把自己卡着、硬要套进某种模式里面,造成没必要的僵硬感或紧张。

 

将知觉带到「正在呼吸的身体」。尝试着将慈心的滋味,融入到当前的意境里面。技巧之一:不需要贪多,不要勉强。不要把自己硬塞进,或强迫内心一定要产生轰轰烈烈、戏剧化的慈悲意境。提醒自己:只需要一滴慈心,让一滴调味的水,溶化到身心的环境里面,使得身心环境,感觉上多了一分的温柔、慈善。

 

它不是矫情、造作的,因为是来自四圣谛的态度,也就是说,面对生命的苦迫时,这是个建设性的态度: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真实的快乐;希望每一个生命都能得到真实的快乐。是个全然建设性的态度,务实的态度。是破坏性情绪的相反。「破坏性情绪」是,面对生命的苦迫,不知何去何从,自己痛苦也要把别人拉下水。那就是「非建设性的情绪」。我们现在学习跟建设性的情绪相伴,在面对苦迫时,希望自己得到真实的快乐,能建设性地面对苦迫。

 

所以,我们的祝福是如实的,不是要浑身起鸡皮疙瘩或多么剧烈的感觉。而是在身心氛围里面,若有若无,多了一分可觉察到的善意、祝福、积极态度—准备好要离苦得乐的态度。

 

尝试着品尝慈心的滋味,如果慈心的生起有障碍的话,提醒自己,可以很省力、不需要勉强的,轻轻带起善意。让身心浸淫在慈柔、温和的感觉,隐约就有慈的意涵在里面。提醒自己,慈心是完全不需要有界线感的,不会因为分给所爱的人、亲近的人,其他人就会少被分到。希愿生命获得真实快乐,这样的善意是可以布施给所有的生命的,不是零和的;反而是愈多的生命,能懂得经营、体会真实的快乐,对我们来讲是更好的,更有助于我们自身的安全的。所以,慈心的扩大,完全没必要有威胁感、吝啬感。允许内心在这一刻,内心是由衷的布施。这个布施,不见得就只是对别人的;慷慨地懂得为自己布施,让祝福包围着自己、滋润着自己、治疗着自己。

 

如果愿意,可以在心里暂时地默念:

希望我获得快乐,

希望我远离痛苦;

不管我过去做过什么,我都原谅自己;因为我是可爱的,因为我是尊贵的,因为我是值得救渡的;希望我为自己的长夜安乐努力……

 

留意一下慈心的感觉,以便能让它遍布均匀滋润身心。不需要很剧烈、强烈的感觉,可以是若有若无地,渗透着身心。

 

能不能让自己的表情缓和,一个若有若无的微笑,别人不一定看得出来,但自己可以感觉得到,那个发自胸怀的善意。学习用省力的方法,维持这样的意境、善意、祝福,使身心能均匀地被保护着、覆盖着、渗透着。

 

知觉继续跟触感连接,观察着,慈心在触感的层次,带给身心的好处。可能会感觉到身体不同的地方,隐约有酥麻的感觉,暖流在流着。那是当你给体内细胞,善意的祝福时,他们以相同的善意在响应你。

 

选择一个与自己特别容易相应的取角,例如:以慈心按摩、滋润神经系统;以慈心轻柔照拂、安抚神经系统。不用求剧烈的征状,而是能具体的感觉到:「身心被安抚着」、「多一分的祥和」。这个滋味直接是跟禅那相应的,这就是为什么「慈心」是禅那的契入方法之一。这个方法,可维持着让身心被慈心所覆盖着。品味现在的心,是可以没有界线感、没有屏障的,不跟任何生命有对立的滋味。

 

不一定要去喜欢所有的人。可是,可以对所有的人,都是有善意的,都是原谅、谅解的。「虽然我不一定要跟你生活在一起,可是我希望你好」。原谅比记恨是更有助于离苦得乐的;祝福是比害意更有助于离苦得乐的。

 

接下来,可依自己个人的需求,如果觉得身心还可以受用更多的慈意,还需要更多的祝福、修补、治疗,就尽量、充分、慷慨地,继续以慈意维护着、照拂着心。

 

如果觉得够了,可以从慈心撤退出来,回归到单纯的平舍。你会发现此时的「平舍」不是冷漠无感的。好像是刚刚洗过热水澡,虽然已从浴室走出来了,可是身上还冒着烟气,毛细孔还是张开来的,还是浑身舒畅的感觉。留意着刚刚浸泡在慈意里面心仍然余音袅袅~以慈的余势在静坐,回归到自己熟悉的主题,像:「正在放松中的身体」,「正在呼吸的身体」、「正在被按摩的身体」。把任何想要的练习,再加一滴的慈心到这个主题。「正在呼吸的身体」变成「正在呼吸着慈意的身体」,依此类推……依着个人的喜好,每次加一滴或数滴的慈心,就够了;或者要持续地加,持续地维护着慈心的感觉。加了一滴之后,就承载着余势,让身心自然地进入更安祥、更省力的状态。

 

慈心若慢慢地消退了,没有关系,允许它消退。品味着余音袅袅,品味着被滋润的身心。如果慈心能轻易地被延续着,就延续着,品味着那股浑厚、雄沛的善意;无远弗届、无孔不入的渗透。每一个细胞、每一个角落,都是被照顾、祝福的,没有被忽略或遗弃的地方。

 

去看到,当心伴随着慈的时候,能量增强;面对苦迫的时候,准备好要离苦得乐;准备好了,要以建设性的态度,面对生命的苦患。

 

自由自在,随时可以浸泡在慈,随时可以允许慈的消退,只是品味着它的余势。让慈心的修习变得省力、自然。

 

去品味真挚的感情,没有勉强、没有负担、没有非做什么不可、没有一定要对谁好、没有非要扛起什么责任……

 

随时随地,都可以重新启动慈心,可以是在内心、心海里面,一个微笑,它的涟漪效应扩散;可以是在身心的氛围,加入这一滴美味的调味剂;或是由心发出的光亮,温柔而无远弗届。

 

品味着慈心的滋味,是怎样地滋润身体、心理;品味着神经细胞如何在回应慈心—感觉到神经细胞在欢喜中的颤动、被照顾而满足……

 

慈心变弱或消退了,也没有关系,不要勉强它要多留;感觉到若有若无,伴随着一丝的善意,身体还冒着烟、冒着水气;神经系统里,仍可感觉到余波荡漾。学习承载着这些能量,进入到更安祥的境地;学会怎么利用慈这种心行,来熟练初禅。

 

任何时候想要,就振奋精神,坚毅地与慈心相伴随,身穿慈心的胄甲,感受它丰沛、强大的能量,治疗着自己、治疗着世间。

 

或者,慈心的形态是若有若无、此起彼落的,一下钻进这边的皮肤、一下钻到那边的肌肉,在不同的地方修补着、滋润着自己。

 

记得,如果慈心的力道消退的时候,不是让自己陷入无感、冷漠、发呆,而是要知道,怎样承载着余势,让身心进入到更安祥的境地。让慈心的涟漪、波浪,转入更深的平舍。

 

不管在做什么,都保持着正知正念,知道自己活动的状况,以及它的效应;知道眼前使用的技巧、清楚目标。

 

(静坐结束)

 

【回向】

我是生命的同情者,堪作有情的善友。愿我远离一切害意、恶意,常安住于没有敌人、无可限量的慈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