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.01.20【他想的练习】

发表时间:2019-01-19 15:36:10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2018.01.20【他想的练习】




朱倍贤 主讲
 
今天的主题是「他想」。
 
开始禅修之前,可以先做一点伸展运动、暖身运动,或者是配合着深呼吸,去练习具体掌握身体的感觉。那个感觉好像是,你能够具体地把握住一个实在的东西,然后把这个实在的东西推移到你想要去的方向,像是:朝向安宁、朝向缓冲、朝向沉淀。把握住身体具体的触感,然后把它一点一滴地推移到那个方向。不必急、不必多,而是有一个具体、扎实的感觉,一个具体使力的地方。
 
这个叫做掌握「集」跟「灭」。对于某一种形态,对于一个动作,对于一个状况有精准的把握,所以,身体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,而是一个具有扎实的触感的东西。不必要多、一点点地,但是扎实地、稳当地,把它带到更放松、更缓冲或者是更沉淀。你能够有越扎实地掌握,你越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,有一个具体的使力的地方。能够帮助你在最短的时间之内,很有效率地瓦解掉那些不善巧的境界,让身心从安顿之中重新出发。
 
我们内心的惯性是不断地受到渴爱的驱迫,然后这里面有一个一般人都察觉不到的隐约的用力。那个用力就是心贯注到五蕴里面,贯注到身心现象里面,钻进去、以身心现象为乐,把这个身心现象当作是我、是我的。这个用力、这个前趋力,在凡夫的心中是无时不刻地伴随着,佛陀把它形容为「刺」。好像嵌在肉里面,有警觉的人随时随地可以感觉得到那个驱迫,感觉到那个压力,感觉到因为心被喜贪所烧炙,所以情不自禁地向前驱迫。如果要能够帮助自己,对于这样的驱迫力越来越警觉,乃至有能力去消灭它,那就是要精勤地去做「过患想」。
 
也就是说,去帮助内心看到身心现象的不稳定,去看到那个执着的对象,并不全然是迷恋、迷想之中呈现出来的那种美丽的境况。其中的一个过患想叫做「他想」,这个「他」的意思,就是要练习把身心、把五蕴看作是他人,看作是陌生人,看作是一个自己实在是没有办法让它们全然听话。它们是依循着大自然的法则在运作着,它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服务你,要让你舒适、让你安畅。
 
所以你用安静的心去观察身体,用「他想」这个角度,你可以更深地体会到,身体就是一个正在新陈代谢、正在燃烧,一个细菌以及许多你无从想象的众生聚居、寄生的地方。这里面庞杂的社会,错综复杂的森林法则,你自己都不知道,这个身体内部在做什么,不断在磨灭、在老化、在病变之中,它被食物所维持着、被养分所支撑着。在你的知觉之中,经常出现跟消灭的经验,在它们出现的时候,我们的心对它有爱着、对它有迷恋、盘据着它,以我、我所这样的角度,把它当作是亲爱的。
 
实际上,这个身体是不断地在流逝着。用安静的心去体会它、去感觉它,这个被呼吸所支撑的现象,这个被食物所支撑的现象。那个触感像是泡沫一样,此起彼落,它们的生起也不是因为你邀请它们而来的;它们的离去,也不是你想要挽留它们,就能够让它们停驻的。所以身体就是「他」,就是属于大自然的、他人的,就像陌生人一样的。我们也只是它出现在你觉知里面的频率,你跟它连接的方法,让你认知「我在这里、这就是我、我长得是这个样子」。你的心不断、不断地,不管到什么地方,总是要回到这里来,因为这是它依恋的地方,是它认同的地方、盘据的地方,它不断地以这个做为自我感的支撑之处。
 
但是把自我感建立在这个地方,就注定是把你的命运交托给陌生人。这些陌生人,甚至是不认识你的,它不知道你是谁,完全没有要服务你的意愿。它是因缘条件聚合而生,因缘条件聚合而改变而消灭,你这边这么固执地,把这个认定为「我、我的」。同样地,心理世界的现象也是如此。它感觉是如此地飘忽、如此地善变,它从来不在乎你喜欢舒适的感觉,你不喜欢不舒适的感觉。舒适的感觉、不舒适的感觉、中性的感觉,依照着大自然的法则自生自灭着,从来没有考虑到,舒适的感觉跑走了会让你伤心、让你失落,不舒适的感觉停留着会让你伤心、让你不舒服、让你难过。
 
内心的意念、冲动此起彼落,哪一个冲动感、哪一个影像刚好捕捉到你的注意力,让你感兴趣、让你好奇,瞥一眼你就随着它走,把你带到新的境界、新的念头。这只是一个现象而已,你用安静的心去观察它,这些念头、影像、感觉,所有这些内心的现象此起彼落,像泡沫一样、像涟漪一样。不是你挽留它们,它们就会留下来,也不是你邀请它们它们就会来,也不是你想要赶走它们,它们就会顺你的心意而走。 
 
在什么样的程度上它们看起来像是我?好像「我」就是这个在想念头的,那个念头就是「我的」。在什么程度上看起来是这个样子呢?就是在于它们在你的觉知里面出现的频率,觉知里面经常可以发现到它们的生、它们的灭。然后在这个生灭高频率地出现跟消失,你用亲密的感觉去看待它们,把它当作是你的家人、把它当作是自己人,把它当作是你自己。
 
但是它们的出现跟消灭,不是为了服务你,它完全不在乎你是舒服的或不舒服的,你的幸福会不会被破坏、会不会被维持,它们像是陌生人一样,毫不以你的幸福、以你的康乐为考量。而且实际上它们是很棘手、充满麻烦的,一旦你用亲密的方法跟它们连结,跟它们和在一坨,对它的内容、对它的质感乐此不疲,你就要开始为它担忧、为它害怕。你就会为了要过度地呵护它们,心里面老是患得患失,不断地经历着压迫感,经历着没有止尽的压力。
 
尝试用「他」的角度来看这个心,这个心所有的现象跟活动,就是一个陌生人。有哪一些念头,哪个时候莫名其妙跑起来,哪个时候莫名其妙地走,你也搞不清楚,你也不知道,深层的意识里面藏着多少乱七八糟的东西。为什么有的时候你作梦,那些你平常根本想象不到的情境会忽然之间冒出来。那些东西是哪里来的,为什么你就是对某一种的形体、某一种的身材、某一种的气氛,特别感兴趣、特别容易亢奋,你也不知道的。所以,怎么能够把这样的一个陌生的东西,这样的一个棘手的东西,用那么亲密的心情,去跟它们和在一起。
 
如果你觉得这样的解释太复杂了,请记得,当你光是能够冷静地以站出来、站开来的方式,来观察身体、心理的现象,那已经是一个程度在修「他想」了。你感受到这些东西的变动,感受这个身心现象的陌生,感受这个身心现象的棘手。你把它扛起来、钻进去、跟它和在一起,那个麻烦,那个要处理的东西、要关心的项目,令人疲倦,而且是永远处理不完的,你也永远无法完全妥善地照顾好身跟心。
 
「他」,讲得难听一点就像是一个大便的机器,料理不完、清理不完的,没有办法能够老是替它善后,替它清干净。总是要冒出臭气来,总是要遗留下粪便、排泄物,身体的、心理的。所以佛陀形容:这就是一个「漏」的现象。当你被它绑着,你对它习以为常,所以跟它产生了亲近感,跟它产生了熟悉感,居然把这个当作是我!
 
看看能不能够透过精勤地禅思,彻底地去扭转你看待它的角度、你面对它的态度,挑出那个亲密感来。帮助内心更清楚地看到:陌生人就是他人,这个「他」的意思就是「非我」、是同义词。所以「非我」讲的,不是你存不存在、你会不会延续、你有没有个体,这样子的东西。而是指在心情上面,你有没有把他当作是自家人,还是你是把他看待成一个不可信任的陌生人。他耍的诡计、他的招数可多了,你若掉以轻心去跟他亲近、去跟他亲密,是吃不完兜着走。保持警觉,在当下最起码,心里面对于五蕴是没有亲密感的,保持警觉地面对它,像是你不认识的人到了家门口来,你是不能完全放下你的心防的。
 
一般的凡夫,平常内心就是安住在,对于身心现象的熟悉感、亲密感上面。一个禅修者去警觉到,眼前有没有这样的惯性,还是能够坚持着内心的「他」想?「他」是陌生人,是一个不能够安歇、不能够落脚的地方。他一直在变质、一直在磨灭,一直动荡不安。你搞不清楚他接下来的动向到底是什么。所以你如果跟他完全和下去的话,他就像是急湍的河流一样,会把你冲到不可知的远方。你以为那就是我、那就是我的,但是他一定会让你失望,他一定会让你靠不住的。看你能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,保持着这样的一个警醒:这不是我落脚的地方,乃至于产生出一念对于身心现象的亲密感、熟悉感,你都在练习着去警觉它、去剔除它。
 
保持高度的警觉,任何时候、需要的时候,都可以用呼吸来滋补自己,都可以用身体内在的安适感来让自己休息。所以那个感觉,身体是深度地放松,甚至是充电着,但是内心是保持着警觉,小心翼翼地在看着你看待五蕴的态度。你有没有跟它过亲,有没有对它掉以轻心、对它熟悉感,有没有习惯性地「这是我落脚的地方,这是我、这是我的」,还是你在提高警觉地觉知着:在变质中、在磨灭中、正在伤害中、在形成压力中、在形成干扰中、在病变中。
 
它们玩的所有的诡计,是你无法完全知晓的,身体内在有什么癌细胞正在突变着,有什么地方正在磨灭着,神经世界里面在传递的那些资讯,是怎么样地作业,你是没有办法完全知晓的。但是你却那么习惯、那么安逸地,把这样一个复杂、不可预知的系统,当作是「我」,在那边跟它谈情说爱,在那边跟它亲密地、亲昵地连结着。
 
警觉!佛陀说:如果你能够把五蕴这个重担放下来,意思就是,不再是把它当作是你的包袱,不再对它产生出渴爱,把力气放在驱迫—意欲跑到五蕴里面去再形成,去参与、去跟它们更亲密地黏在一起、绑在一起、卷在一起。你若超越这个,就会得到大的安乐。所有压力的源头统统都会消灭掉。随着你这个包袱放得越多,那个不死的境界,那个涅盘天堂的境界,就会越来越明显。那种不被任何的现象所箝制住,不被任何的驱迫力所逼迫的自由、清凉,就会越来越清楚,乃至你对于心里面那个不死的元素,完全没有疑惑为止。
 
提振你的精神,高昂的斗志,不要小看了短短时间的禅修,你若能够认真用功,半分钟、一分钟,那就有很殊胜的功德。高昂的斗志、发奋图强、下定决心,起码在接下来的几分钟以内,你对于五蕴、对于身心现象是警惕着的。你在练习的这一种,不以亲密的方法、不以熟悉的方法,来看待它们、来跟它们接触,这是很违背惯性的,可是,你可以透过高昂的斗志,专心致志在这个工作上,尽量把它做好,让你的心不被亲密感所侵袭,不被熟悉感所侵袭。
 
你很坚定地,以陌生人这样的角度,在看待着身心现象这个包袱,这是一个不关心我的幸福、我的安危的担子。同时确保你的身体是放松、是安适的,所以你的用功是可以绵延不绝,好像在跑马拉松一样,不会疲劳。

 

(静坐结束)
 
圣弟子见到微小的过失、心生警惕,
如同看到火坑、险道;
圣弟子看到卑微的品德、心生欢喜,
如同见到宝物、财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