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11.05【有关正见的练习】
发表时间:2020-07-15 19:55:11
阅读:Loading...
2017.11.05【有关正见的练习】
朱倍贤 主讲
今天禅观的主题是「正见」。
在开始禅修之前,可以先做一点简单的伸展运动,活络内在的血气循环。利用这个机会收摄自己的心神,抽离开担忧、抽离开饥渴感,把注意力带到当下正在放松的身心,带到当下正在被呼吸所滋润的身体,带到脱离烦躁、脱离喧闹感的触感。让心落脚的地方越是丰足、安适,就越有能力跟余暇能够去检查欲贪的过患,也更加乐意安于远离的快乐与轻松。
佛经里面有很多专心听法,能够在信心、喜悦心状况之下听法,而得到高度的禅乐、得到大突破的例子。所以,不要以为在倾听着佛法,就一定是处在散乱的心境。
八正道的前导,就是八正道的第一个项目,叫做「正见」--正确的见解(sammādiṭṭhi)。这在一般通俗的讲法里,往往被解译为「接受某一种世界观」,好比说,有的人把认知一切的现象是性空的、是没有自性的,叫做正见;有的人把无我当作是正见等等不一而足。可是,如果通遍地检阅原始佛经的说法,正见不离开活动这个范畴;正见不离开架构起某一种活动的价值观这个范畴。这是什么意思呢?
佛经里面对于正见最简单的解说,就是:相信业力、相信业。而「相信业」,指的并不是如果你相信捐钱给别人,下辈子就会变得富有,一种机械性、单线性的信仰,这里的「相信业力」的意思,有几个层面。第一个层面,相应部里面讲到的,相信你的行为是可以被改变的,可以透过反省、熏陶,可以在毅力、正念下,去除掉不好的习惯,培养起好的特质。如果你能够相信行为是能够改变的,相信内心可以透过行为的改变而净化,那么人生就有一个基本的方向,就有一个笃定。连这一点都没有信的人,是无从修行的。相信业力的另外一层含意是:相信苦乐是真的。
什么叫做相信苦乐是真的?有可能你一辈子一帆风顺,在安逸、安全的状况之下,不知道所谓的地狱,所谓的深度的痛苦,是什么样的状态,但是你相信,我们的心如果在放逸、不刻意地经营之下,很容易随着习性、随着盲目的反应而跑。我们的心有非常巨大的制造痛苦的潜力,若你不留意的话,一个小的过错、小的失误、小的自满,很容易会一层堆着一层、一个引导一个,往痛苦的深渊。而你也相信,有不同种品质的经验,同样是快乐,有不同品质的快乐。有些快乐是让人更加地富足,让人家的心感到更安全,而这种富足感、幸福感是容易延续的。这种幸福感主要是能够帮助人继续成长,让他去投资在更高的幸福、更高的快乐上。
你愿意相信,我们的不同行为,会带来不同程度的痛苦和快乐,所以心里面对于痛苦是戒慎小心,是有恐惧感、有危机意识的。对于高尚的幸福,心里是有崇仰的,是乐意追寻的,对这种基本的分别、基本的取舍心,这是正见的开始。所以,它是不思善、不思恶的相反。所以,正见的意思就是:深刻地思考善恶的问题,深刻地思考我们的经验有不同的品质,是直接受到我们行为的影响。现在,你的内心里强化的是哪一些特质,你跟随的、依赖的是哪些特质,这些特质对于你未来的苦跟乐有决定性的影响,这叫做「相信业力」。
相信业力的人看到,不管是善业或是恶业,都有长远的影响力。一个漫不经心,很容易会让你在舒适的福报里面,迷失了本来的意愿,忘失了方向感,在这之中堕落、昏沉、被安逸感冲昏了头。对于心的这种不可靠性,对于放逸的生活、不正见的生活,它的巨大危险性有高度的认知,这叫正见。所以正见完全是跟心理、行为、道德有关联的,它不跟哲学有关联,不是你信不信仰万物是否有本质、有本体。正见完全是关乎于对于业力的警戒心、觉知,然后,对于从这样的觉知产生出来魄力、决心、方向感。因为有正见做为先导,所以才有八正道的开展。
出世间的正见也是上述正见的延伸。执着的动作造成轮回的痛苦,这种认知也是建立在对业力苦乐关系的深刻认识上的。
你对于业力的笃定、信心建立起方向感,自然而然会影响你的说话、你的决意,你是怎么样规范自己,会从事什么样的职业,这些就是「正语、正业、正志、正命」等等的内容。这些内容直接跟你的价值观有关联,直接跟你的价值评估、跟你的方向感有关联;它跟你认定这事物是否为空性,没有关联。你认定事物的空性,不见得能够开展得出正语来,可是,如果你认定业力的重要性,确信行为是可以改变的、是值得改变的,你确信苦乐是有意义的,然后,你的人生以这样的信仰,以这样的方向感做为导向,开展出来的言语的方式,自然而然就是正语的内容。
同样地,你对于业力清楚地认识、高度地觉醒,以这个规范你的方向、价值框架,它所影响你的决心、你的决意,这就是正志的内容。“sammāsaṅkappa”有时候翻译为「正思惟」,英文有时候翻译为“right resolve”,这“right resolve”翻译得很传神,它有决心、决意、笃定、方向感确立,这样的意涵。所以正见所流露出来的意志,所延伸出来的决心,就叫做「正志」。佛经里面讲到正志,有出离的寻、无恚的寻、无害的寻,仔细去思惟它的内容,基本上都是跟业力有关联的。你对于业力的深刻认知与警觉,而建立起一个合乎佛法的价值观,那么你会做什么样的决心呢?你的决心就是会:越来越希望要出离那些会造成苦的行为模式。
随着智慧的提升,你会发现到,除了要出离所有的不善、所有的不善巧的意志和行为,你还要出离所有对于行为的爱、依赖、认同和钻进去,在其中产生出我慢来,你必须要对这些所有的动作产生深度的警觉心、厌离。一心一意就是要出离、要排遣这样的行为模式,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,就是要出离所有会造苦的执着,那种跟行为连结的方式,都是出离的对象。日以继夜地、勤奋努力地,不忘失这个大目标、大前提,你的身语意都是服膺着这样的框架,所有动作的发生,都是尽量以这个做为动机来发生。
同样地,正见所开展出来的正志的内容,还有无恚、无害。如果你深刻地警觉业力、相信业力,知道人生唯一有建设性的生活方法,就是去净化行为,去净化眼前正在发生的动机,那么自然而然地,你就会趋向于无害。因为你会发现到,所有恼害自己、恼害别人的动机,最终的伤害性、最终的结果,都是有痛苦、有迫坏幸福的因子在里面,它都有令人生出不安的因子。这就是为什么相信业力的人,所崇尚的快乐、追求的快乐,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,不是建立在零和竞争上,不能够完全建立在消耗物资,消耗他人的基础上获得。
从这样的正见延伸出来的身口意,就是八正道的主要内容。然后来看八正道的结尾:正精进、正念、正定。其中的正精进与正念,在佛经里面被形容为「正定的前提、正定的基础」。为什么这样讲?因为八正道正定的内容就是,当你心无旁骛地确立、稳定,在这样的价值观、这样的方向感里面,那一种凝定、不缺失、不放逸,就是正定的内容。
一般人提到所谓的「戒、定、慧」三学ーー因戒发定、因定发慧,这样的说法,以为戒修好之后,另外去修一个定,定修好了再另外去修学慧,这基本上是一种误会。戒跟定的关系:定的内容就是戒,而不是另外的东西。定在原始经典里面所讲的,并不是定在鼻端、定在佛号,而是当你能够稳定、不动摇、不偏离正见,所发生的每一个动作,都是服膺着崇尚解脱、去除执着、出离无害,这些大前提、这些价值观。小心奕奕地保护着自己,防范自己踰越这样的价值观,确保自己能够念以继念地,以正见、正志为前导,那就是定的内容。
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强调,佛教「定」的内容就是一种活动,一种向解脱的活动。好比你心无旁骛地,去体会脱离开欲贪而得到的轻松,这就是定的内容。当你心无旁骛、一心一意、念以继念地,去锻炼自己每一个开口讲话的字,都是真实的,都是抱着无害的动机,都是有建设性,都是符合时节的,当你这样审慎地观察、防范、调整讲话的用力跟方式,这就是正定的内容。所以,正定被理解为八正道的总结,是八正道的归结,八正道的熟练,就是呈现在高度稳定的人格性、高度稳定的心境。
同样地,一般人将因定发慧理解为,修完定之后另外再去修慧观、修内观。实际上,我们阅读了经典会发现到,这里的慧跟定的内容是一样的,如同正定的内容是戒。同样地,慧的内容在于去看,你能够用什么样的因素,来帮助自己更加地安宁、更加地稳定。好比说,你会发现到你越大程度地出离欲贪,就会得到越大程度的丰足、安定,这个本身就是智慧。如果用这样的方式来了解八正道,八正道很容易就呵为一气,是前后连贯而不是支离破碎的,就不会把戒跟定的内容当成是没有什么关联。
所以,在实践上、实用上,我们应该要留意什么呢?第一、要确信佛法的修行,是要求一个清楚的价值观和清楚的方向感的建立。绝对不是一般禅修者所爱滥谈的「不去不来、无来无去,没有分别心、没有取舍心」。佛法的开始跟结尾,都是建立在清楚的分别心、清楚的价值观上面,随着自己修行的成熟,这样的价值观只会越来越清晰。你的评估能力、价值取舍能力,只会做到越来越精密,绝对不会在修行的任何时刻、任何的阶段,要你放下这样的价值观、这样的方向感。你不只应该要建立起一个强烈的、明确的方向感与价值观,而且,佛经里面讲,要如救头燃般、高度热忱、充满决心地,去贯彻自己的信念,去贴近目标,去履行这个方向感。
在修行的过程,有着高昂的意志力,确信你现在所做的是有价值的,对长远是有影响力的。然后,最高明的、最有意义的、最值得的活着的方法,就是(live fearlessly, live ardently, live ferociously...) 勇猛地活着、不放逸地活着、高度热忱地活着。这是八正道的意义,是八正道里面所隐含的价值观。可以立刻在眼前贯彻着这样的一个意境,不管你的用是什么样的禅修方法,你可以感觉得到,有一个确立的决心跟清楚的方向感。这个方向感可能是针对你不同时期的目标,假设你短期的目标是要能够越来越熟练禅那,那么方向感就是确知禅那是有帮助的、是值得投资的。
欲贪,然后为了欲贪而忧恼、用力,跟这世间许多不善纠缠不清,那是不值得的、是有很多压迫的,是很值得你很用心地出离的。有这样清楚的方向感,心里面对于该离开的境界充满厌离,小心奕奕、抽丝剥茧地脱离开那样的境界,确保心不去沾染它。用各种善巧去说服你的心、鼓励你的心、诃斥你的心、保护你的心,所以,它能够不断地朝向正确的方向前进。在这个例子里面,有正确的方向就是,脱离开欲贪而后产生的安静感,脱离开欲贪而后产生的饱足,念以继念、坚定不移地投注在这个目标里面。
如果你是俗事繁多、工作繁忙的人,不要气馁,八正道里面的正定,实际上最大的关键不在于能够入定多深,而是强调品质。就算在忙碌的工作里面,没有办法进入到很安静、高度专注的境界,但是最起码都能够在忙碌之中不忘失目标。清楚地知道你是为了什么而活,清楚地知道不管是当下还是未来,要怎么样努力、要怎么样使力,在生命哪几个节骨眼上是值得你使力的,把有限的、珍贵的力气,几近吝啬地用在那几个节骨眼上,那就是突破点。
就算在静坐时,经验着令你感到气馁的散乱盖等等的障碍,起码、起码,你可以做到回到八正道里面。你的价值观有没有确定,有没有因为这个价值观而感到决定、决意,就让这样的决定、决意引导着你,念以继念地不忘失。每一个用力,统统都是发生在这个框架里面,以这样子的动机做为你的出发点。
吸气时、感受决心,呼气时、感受决心;相信这个功课的价值,所以你认真、真诚地善用内在所有的资源,把眼前这个功课做好。不管你现在做的是什么样的禅修主题,它都是为了服务这个目标,把你引领到这个方向,这样子叫做以正见为前导。
如果你能够这样正确地理解正见,那么禅修就不仅是中性地活在当下而已,而且,绝对不仅是不思善、不思恶,放下你的批判心去觉知而已,也不仅仅是「只是打坐」,这样子而已。它是有方向感,而且朝着具体的方向努力,这个方向和目标,在不同的阶段可以有一些调整,但是基本上的大方向是一样的。
在日常生活中的禅修,同样地,不仅仅「只是观察、只是打坐、只是活在当下」,而是在讲话的时候,你在捡择着,用正念、正知在观察着:这~是有建设性的吗?这是真实的吗?这里面有收摄吗?在走路的时候,一样在看:这里面有着急吗?能够培养更多的从容跟安适吗?怎么样能够放下没有必要的紧绷?怎么样能够护持着饱足感、安适感,让心远离匮乏?
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,捡择、择法、分别、正知,培养起审美观,培养起一个可靠的、可信任的价值观。平常没有培养起这样一个可信任的价值观,凭什么能够真的知道轮回是苦、涅盘是乐呢?你哪里有那个基础可以去分辨那么细腻的差异呢?要能够真的分别诸行皆是苦,不囤积是解脱,这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地净化自己,精勤不懈地用正知正念调整着你的行为。你不敢放逸,因为你深知放逸的结果,轮回的危险和不可靠。
让自己判断品质的能力越来越精密、越来越可靠,就是从眼前这个地方做起。光是你在这里能够清楚去分辨欲贪的烦躁、压迫和沉重,心一丝一毫地脱离开欲贪的轻松和饱足,在这里面的判断、评估,知道要去除什么、要趋向什么,这样的取舍心,这样的价值观,这样的方向感,一直到涅盘都会有用的。
(静坐结束)
勤奋持正念
约己守正行
正命辨善恶
精进善名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