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10.29【吐尽对五阴的爱】

发表时间:2020-07-12 14:50:21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2017.10.29【吐尽对五阴的爱】




朱倍贤 主讲
 
今天禅修的主题是「吐尽对五阴的爱」。
 
在开始静坐之前,可以做一点简单的伸展运动,或者配合深度的呼吸,活络内在气血的循环。态度可以是实验、开放、尝试、轻松,但同时,内心是愿意全力以赴,心无旁骛地投注在眼前这个工作。因为要改变习惯性,以及要了解身心苦的产生链,是需要专注的。心无旁骛、认真地,把内在的资源放置在做好眼前这个工作,让呼吸深度地滋养身体。
 
一种很好的观察呼吸的方式就是:实际上,你所专注的不一定是呼吸的本身,而是专注感受呼吸所带来的安抚效应、提升能量的效应、放松的效应。去感受细腻的效应,在触感这个程度上的变化,以及所呈现的方式。你不一定能够立刻做到多么深度的安静,但是内心是笃定的,坚信锻炼自己的心会带来好处,坚信培养深度的安宁会带来的好处。就用自己可能是笨拙、缓慢的方法,坚定不移地往这个方向前进。让这一刻身心的资源不放在处理世间的担忧,而是放在深度地品尝,清醒休息的好处、脱离开躁热的好处。
 
佛经里面所讲的禅定,如同以前我们反复说明的,不是把心锁死在一个地方,它比较像是一种方向感、目标、价值观的确定。眼前你若能够心无旁骛地、不分心地,坚守着离开欲的目标,这就是禅定的主轴,这可以是禅定的一种主轴。坚定不移地要通往脱离开焦躁感的方向,每一次发现心脱离开这个范筹,忘失掉这个目标,就再把它带回来。让它每一个脚步、每一个使力,都是朝着这个目标在前进。英文说:not losing sight, not losing aim…,不忘失掉你的任务,不忘失掉你的目标,不忘失掉你的方向感。
 
当你如此保持着这样的心境、这样的方向感来听佛法,效率是很强大的,你能够在听闻佛法之中,一样有禅定的功效。佛经里面讲到,当一个解脱者断除了对于五蕴的爱,就像是一只牛的皮被剥了,即使再把皮放回牛身上,皮看起来还是覆盖着牛,可是实际上,这个皮跟牛的身体已经没有连接的地方,它只是覆盖在上面。同样地,一个断除了对五蕴的爱的修行者,或者是,一个正在努力断除对五蕴的爱的修行者,他的心跟皮连结的所在,那些黏在一起的筋、肉一旦被撕开来,就算要试着把皮放回去,也没有办法再像以前一样,紧密地黏在一起。往后这两者之间,永远都会有缝隙,已经不能够百分之百契合了。
 
所谓的「五蕴」简单来讲,就是内心乐此不疲的活动,包括:身体,跟身体有关联的经验;因为自己的身体而感到自信、而感到自卑;因为身体而感觉到美感、丑感;你的身体有冷热、有空间中活动的这些经验,这些都属于「色蕴」的范围。
 
「受蕴」的范围,就是感受经验里面,那种令心愉悦的经验,令心不愉悦的滋味,令心兴致缺缺、比较无动于衷的中性的滋味。这些滋味的特质就是:它是行为促发的诱因,所以,内心愉悦的滋味,很容易让心倾向于贪着这样的经验;令心不愉悦的滋味容易让心倾向于排斥;中性的滋味容易让心倾向于无动于衷。这是「受蕴」。
 
「想蕴」就是内心认知,赋予意义感的这些活动,包括对事物的名称、划界线、比较评估,这就是「想蕴」。
 
「行蕴」简单来讲,就是内心用力,现代用语常讲的「意志」,就是内心从那跑到这,从一个状况跑到另一个状况的活动。
 
「识蕴」就是觉知等的功能。
 
五蕴的集起,佛经的形容一样是,像牛的皮黏在牛的身上,黏着筋、黏着肉。去观察一下,自心真的是长久以来、长夜以来,五蕴的活动方式就是它熟悉的对象,感到亲爱、感到亲密,所以当它认同的五蕴受到威胁时,就感到深度地害怕,对于五蕴的未来不同种的变化,有着殷切的期盼。
 
五蕴之所以被叫做「心的食物」,就是因为它是心取乐的对象。所以,你说你爱看动作片,实际上你爱的,不见得是电影的本身,而是电影里面的声光效应产生出来的联想,跟你某部分的记忆在呼应着。有可能在看电影的时候,你一边可以做角色扮演;有可能在电影之中的喜怒哀乐触动你的心弦,心里面的涟漪,有的是有快感,有的是让你担忧、害怕,内心对这些不同的经验乐此不疲。
 
心如果安静的话,可以把心导向帮助心了解它跟五蕴黏在一起的强度,「这是盘据的地方」,「这是熟悉的地方」。想想看,屋外一堆垃圾跟坐在现前的这个身体,火要去烧垃圾时,你可能是无动于衷的,如果火要威胁自己的身体的话,情不自禁地就是会有不安的感觉。光是从那就可以看到黏着,你的心对应境界的方式,不仅是单纯地在经验,心在经验着五蕴的生起和消灭,出现和消失在你的觉察范围。它牵动着你的心,拨动着你的心,心在感受着这些现象,那个中间、那个联系,是弥漫着爱、弥漫着一种亲爱感。
 
佛经里面讲到,一看到心黏着五蕴,这个联系、这个亲爱感,它教的不是要你全然地接受,或者只是观察,而是要你看到你的心黏着五蕴,就要因为五蕴而患得患失,就要随着这个高度不稳定的五蕴的状况,去担忧、去害怕;去感受到来自各个不同方向的挤压、逼迫。所以佛经里面教的方式,不是要你只是观这个,而是要你努力地去吐尽对五蕴的爱,去割舍对五蕴的爱,去断除、去抛弃对五蕴的爱。这个抛弃不一定能够一蹴即成,马上就断除所有的爱,但是一点点、一点点,坚定不移、日以继夜地,好像在磨铁杵、在擦镜子一样,一点一滴地去除掉。
 
每一次觉察到那个亲爱感、黏在一起的感觉,就把注意力放在黏在一起的苦迫、压力和动荡不安。也可以把注意力放在:五蕴是充满过患,是一个会病变、不安稳、不受你摆布的这样的视角。它们不是为了服务你而存在,不是为了让你高兴,所以身体生病一点都不稀奇,它的存在不是要让你舒服,不是要满足你的愿望。在一个程度上,五蕴好像有它自己的意识一样,唯一在什么意义上、什么程度上,这个东西是你的,就是你黏着它的程度。你黏着它的程度,在你的经验里面,这个是「感觉是我、是我的」。
 
一个能够快速帮助你突破、帮助你解脱的禅修主题,就是:日以继夜地观察着心对五蕴的爱,努力地去抽离、吐尽、去割截它。当你做这样的努力时,仍然保持着深度的放松,身心得到充分的滋养,你是在没有匮乏、不受威胁的心情之下,进行着这样的功课。所以你能够很冷静、很深度地去看,心怎么样跟五蕴黏在一起,怎么样因五蕴而上上下下,时而欢喜、时而忧愁。
 
你可以逐一地去看看每一个蕴,身体~这个色蕴,正在衰败中、正在老化中、正在新陈代谢中。新陈代谢意思就是,里面在磨损、在消耗,你在衰老,就像一个每一天日夜在启动的机器一样,不断地磨损、不断地消耗。同样地,心脏每一次的跳动,都是磨损、都是消耗、都在趋向混乱、趋向entropy(熵)。冷静地去看,如果你用黏着的方式跟身体发生关系,把它当作是亲爱的,对它有舍不得,用一种美感、憧憬的眼光看着它,它一定会让你失望、让你震惊。
 
当你这样禅修时,虽然是在思考、观察这些事情,可是心念、意志是不动摇的,所以你是有禅定的。心念意志坚定着你的方向感,那就是:我要断除对色蕴的爱、我不要任由色蕴摆布,我不能在这种不稳定、不稳当的现象中有安逸感,对它因为熟悉而掉以轻心、被它迷惑,就寄托在它上面。保持着警觉,不断地忆持着:这是一个不能掉以轻心的地方,这是一个不安全的地方。当你不忘失这样的目标、这样的价值,不忘失眼前的工作,坚定着,这里面是有定力的,定力并非要打得念头死,而是全然可以在禅观之中,坚定着信念,坚定着你的趣向~你是往哪里前进、你是舍离开什么。
 
舍离的就是心对身体的饥渴感,对身体的憧憬、幻想。契入的,就是放下身体这个重担,得到的释怀本身就是一种乐,就是一种离苦;你的方向就是,朝向心不被身体这个现象牵动,不被它挤压,这个目标就是你的趣向。
 
同样地,观察「受蕴」此起彼落像泡泡一样,终日终夜被轰炸着,舒适的、不舒适的、中性的,没有一个你真的能够挽留,每一个都是乍生即灭,每一个的变化都是快到令你来不及捕捉。保持警觉,记得你的禅修主轴,再一次地强调,佛经中的禅定,不是要你心锁死在一个小地方,而是要你坚定着一个活动,在这里,你的目标是吐尽对受蕴的爱,对它的幻想、对它抱以期望、对它寄托,期盼着有一天它能够变化出一个你想要的稳定的舒服感。要练习看透它,看到它没有例外地,都是飘忽、都是乍生即灭、都是不稳定的。它不是为了服务你,它存在的意义不是要让你舒服、让你高兴、满足你的愿望。所以,感受不符合你的愿意,这一点都不稀奇。
 
心里面坚定着自己的目标,坚定着方向感:这不是我可以寄托的地方,这不是一个安全的所在。如果我就算是一点点对它着迷,就要被它摆布,为了它做牛做马,为了它经历各种辛苦、疲劳。确知,如果你有舍弃对受蕴的爱,结果就是释怀与苦的释放,而且不动摇,心不因为感受得失而动摇,感受的这些涟漪,没有能力撩拨起你心的波浪。尽量地在觉知、在实际的触感上看能不能够察觉得到,心在对于受蕴的黏着。如果觉察不到没有关系,光是能够坚定着你的方向感,确知:这是不安全的,如果把这个当成是自我、是我的拥有物,就会随着它受苦。目标就是一点一滴,日以继夜地吐尽它、放弃它、割截它。任何心出现对受蕴饥渴感的地方,马上对治,让自己的心不脱离开、不忘失掉这个目标。
 
同样地,观察「想蕴」~联想的动作、内心的影像、此起彼落的念头、判断、告诉自己的故事。长夜以来,心黏着这个现象,所以这个现象的生跟灭不是单纯的生跟灭,而是牵动着你的心,让你担忧、害怕。看到这没完没了的联想效应,后面总是有不安在推着,漫无边际的联想,里面没有终究的安全,没有稳定的幸福,飘忽而过、乍生即灭。如果你继续跟它这么紧密地黏在一起,若没有警觉它的过患,没有因为警觉而使得心跟想蕴有一个战略性的安全的距离,你就会被想蕴所摆布,就会为了它欢喜、为了它忧,这里面是真的没有安全的。如果你的心、你的情感是寄托在这,如果你这样珍惜着它、珍视着它,你一定会继续感受到压迫与不安。
 
同样地,观察「行蕴」~内心的冲动、动机、意图、起心动念,那发起来的用力,心要从这跑到那,从这种状况变成那种状况。长夜以来,对这样的活动乐此不疲,深信「我变成那样的状况就会好了」,「走到那个地方就是我要的」。不断地被饥渴感、不安感所推逼着,这个推逼是日以继夜,只要你有觉知你就在被它推逼着,只要你对它还有亲爱的感觉,你就被它推逼着。去确认那个意图是因为花力气才产生出来的,是透过使力才能够维持的,它是受到那么多盲目的冲动的摆布,这里面真的是没有什么主宰可言的,你没有办法确定,你的心是可以被你所信任的,它服侍的主人不是你而是贪瞋,所以它是任贪瞋摆布的。如果你信任它,在里面产生出安逸感、安全感,对它掉以轻心、没有保持警觉,没有因为深知它的过患与危险,而随时随地小心地处理你跟它的关系,那么,你就会心甘情愿地被它诱拐到天堂、到地狱,去经历无数的死亡与心碎。在这之中,坚定着你的目标与方向感,你的目标是日以继夜、点点滴滴,慢慢地磨除、耗尽心对行蕴的寄托,及对它的渴望、对它的亲爱感。放下对它的渴望与亲爱感,就是一个重担的放下。
 
同样地,观察着「识蕴」~ 觉知的功能。它如同猴子一样,为了新的事物而好奇,注意力因此被牵动、被吸引到哪里去,几乎是即刻的,新鲜感就开始磨灭,必须要丢弃开这个对象,再伸手往下一个目标,纵身一跃、跳到下一个目标,没有休息。这不是你在决定的,是那些无法管控的、处理不清的、剪不断理还乱的冲动,在带领着。这个心从这跳到那,被这个所吸引、对那个厌倦,没有任何一个个别的对象真的让你饱足、让你平安。如果你对于这样的状况,是带有饥渴感的,希望透过猴子般的跳跃,让被冲动摆布的觉知,能够得到安全与满足,那注定是会失望、会令你震惊的。这里面没有安全可言,没有稳定可言。确立起你的方向感,你的目标,那就是你禅定的主轴,坚定不移,朝着日以继夜削弱爱的力量,削弱那情不自尽钻在里面、沉溺在里面的力量。
 
不管你是快速还是缓慢的,不管你是兔子还是乌龟,你不偏离这个目标、不偏离这个轨道与足迹,你在信上面是确立地相信,如果能够放下对于识蕴的爱,那将是重担的放下。
 
(静坐结束)

 
勤向不死径
放逸趣死径
精勤则不死
放逸如已死
智者如实知
精进之道理
安徐喜精进
亲证圣乐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