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10.01【探索「念住」】

发表时间:2020-06-20 11:53:20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2017.10.01【探索「念住」】



朱倍贤 主讲
 
开始静坐之前,可以先做一点简单的伸展运动,利用活络身体的机会,把觉知带到具体的触感来。具体地分别,钻研到概念的世界里的飘忽,跟沉淀到身体触感里面的扎实,这两者的差异。多花一些时间端身正意,这是一个能够没有夹杂地享受闲暇的时刻。心里面忆持着自己的禅修主题,好比说,正在放松的身体,正在被呼吸所安抚的身体,正在脱离开欲贪纠结的心,正在体验远离而产生出来的清新感。
 
不必要钻牛角尖地锁在什么地方、钻进什么地方,而是稳健地去觉知呼吸,或者是一个心念所带来的全体效应。而这全体的效应,可能是帮助你更安详、更沉淀、更安适,你可以在整个身体的知觉区块里面,觉察得到这种效应。所以,你不必刻意地将注意力驱赶、压制在什么地方,你只需要去留意伴随着呼吸的饱足感;或者是那种脱离开担忧的知足、简单,在心里面忆持着。
 
我们今天要再对所谓的「念住」(satipaṭṭhāna,四念住的「念住」)多做一点点的说明。很明显地,在之前几次的练习里,有些同修感到困惑,好比说,要怎么样观察意识呢?如何能在这些复杂的观照里面,还能够保持着念住呢?或者,当我用开放式的觉知法,心就无法定下来,这该如何对治?
 
佛经里面有很多像以下的典故:
 
一个人在专心听闻佛法时,内心充满了喜乐感、充满了信心,因为这样的喜乐跟信心,身体能够猗息,也就是安适、休息、放松,在身体猗息的状况下内心得定。在那个时刻,特别容易跟解脱道相应,特别能够跟出世间法的意趣相应。
 
这是怎么一回事?为什么能够在听、在讨论佛法的时候,进入这样的定境,定的特质是什么?
 
佛经中也有讲到,有的人光是对佛法产生信心,在心里面忆念着佛法,靠这个入定,靠这个跟解脱道相应。这是怎么一回事呢?这里面是要怎么专心,若你在思惟着佛法、忆念着佛法,怎么能够入定呢?
 
首先你必须要了解,佛法的定是以「正念」为基础,是心里面在忆持着某一个状态,坚持高度一致性地,在某一种活动方式中活动。当你这样高度一致地忆持,心无旁骛地投入这种动作中,定力就产生了。有的时候在听佛法,你内心会因为佛法的内容而产生好比说警惕心;产生出对某种不善巧状态的厌离;产生想要奋发图强的心等等不一而足的心境。这个心境足以作为你念住的目标,也就是说,你不断地维持着、忆念着刚刚听到的佛法,当下所产生出来的心境、态度、感觉。所以,刚刚听佛法的那种感觉、态度、心境,不断地支使着你做事的方法、说话的方法、想事情的方法。不管是身体的动作、嘴巴的动作、心理的动作,都是由刚刚这样的心境、态度、意趣、感觉,而流露出来的。
 
再举一个更具体的例子:
 
前一阵子,一位大学里的同事的先生过世了,在不久前的聚会中,她的先生还跟我们有说有笑的,那么迅速的时间就生死两隔了…。某天,这位同事的邻居一大清早经过她们的屋子时,看到她的先生出现在窗户里面。也就是说,看到好像是他的神魂还放舍不下他的家庭和太太,还寄栖在那边。而太太本身也讲到,家里面有一些迹象似乎在显示着先生还没有离开,好像在透过某一种手段,试着跟她沟通。
 
这听起来好像是单纯的一个鬼故事而已,可是仔细想想看,如果今天死掉的人是我们自己,你在发现自己死掉的时候,内心充满很多的遗憾。如果你是功课没有做完全的人,这遗憾有可能是针对你过去没有做好的事情,也有可能是针对过去你曾经做过,让你懊恼、后悔的事,遗憾、担忧、害怕、舍不得的心情,交煎着。面对最爱的亲人,你发现没有能力跟他互动,没有办法告诉他你心里还有很多来不及跟他讲的话,还来不及跟他交待的事情。这么多的百感交集,无法跟他沟通、互动,你的记忆在流失中,你跟他交流的程度慢慢在退失…。
 
再想想看现在的自己,精神状况是好的,神智是清楚的,你是一个听闻过佛法,知道人生是可以怎么样努力,怎么将断除痛苦这方面的潜力,发挥到淋漓尽致。光是听到这样的故事,你心里产生出来的可能是警愓心,因为听到这种生死的事情,而使得你内心对于佛法的价值观更加地笃定,我要怎么样善用精力和时间,而不是将人生耗费在囤积财富跟名气上,不是滞留于来来去去的人际关系,而是放在建立更长远的幸福。
 
当你的内心有这样的笃定、这样的心境,当你维持着,它可以长时间维持着,可能接下来一整个小时、一整个静坐,甚至有的人可以大半天,有的人可以一整天,有的人可以一整个星期,都是活在听完这个故事后的心情里面。听完这个故事你的心情,大概好几个程度上是跟佛法相应的,所以你的讲话、动作,可能是更谨慎小心。平常你对家人的交流方式,只是在挥发你的贪瞋痴、在巩固你的爱执;听到了这个故事,心里面念兹在兹地维持着听过故事之后的警愓心、信心、恐惧心、厌离心、喜悦心。不管这里面你得到的是哪一种滋养,你是跟哪一种佛法在呼应着,让这些呼应的东西,继续引导你接下来的活动方式,这就是一种念住。所以你在跟亲人互动时,更多的是慈悲喜舍,更少的是爱恋、执着、贪瞋痴。
 
你在内心的自处上,更加地珍惜能够开发智慧的宁静,那种能够帮助你深刻地脱离开痛苦的宁静,因为你的内心有源源不绝的动力,这个动力可能在主观的呈现上,是一种信心、是一种信仰。你确知人生的方向,确知自己的生命是珍贵的,确知正确的努力,会带来绝对不会让你后悔的结果,而是会带来绝对会让你庆幸的结果。
 
念兹在兹,让刚听完故事的感觉,尽量一致性地继续笼罩着你、引导着你,所以你在起念头时,所起的念头都是跟这种情境相应的。好比说,跟心向于解脱的情境相应;好比说,对于自己将要面临的死亡,是印象深刻的,所以你是更努力地活着,而不是涣散、敷衍地活着,你是把生命当作是有价值的东西在善用着。这个就叫做「念住」。
 
所以,念住并不一定是完全没有念头、几乎没有动作。有一些很深的禅定,的确是念头变得很少、甚至没有。可是,那并非唯一能够帮助你修行的禅定,很多时候的念住,你要专心的功课,并不是消灭念头;你要专心的是,怎么样继续保持某种态度,怎么样继续地不要忘失掉方向感、价值,让正确的方向感、价值,在细微的地方,引导着你、规范着你,所以你接触境界的时候记得,「我是一个会死亡的人」,你在接触境界时记得,「我现在没有消化完的东西,以后会变成我的包袱,业果不失」—记得这些事情。
 
可以如此高度地记得,会让你在接触境界的方法都是正知正念,都是跟佛法的某些特质相应的,这个叫做「念住」。这就是为什么,听着佛法的人有可能入定,就是入这样子的定。入了这种定,身心的每一个动作,都跟某一种佛法的价值在呼应着,一直处在努力用功的状态。这就是为什么,光是做「六念法」~忆念佛陀、忆念佛法、忆念僧侣、忆念戒、忆念布施、忆念天神的德行,就可以入定。这就是为什么,修学慈悲喜舍可以入定,因为佛法的禅定不是打得念头死、锁在一个小地方,它是一种将身心能量都贯注在帮你解脱这个功课上,有的时候这种贯注的方法,是有比较多元的活动。
 
你可以马上透过「忆念慈」,来实验一下这样的念住方法。多少人、多少众生,情缘未了、事情觉得没做完,忽然之间,就跟自己熟悉的人事物天人永隔。你所熟悉的先生、太太、小孩、父母,从此之后都成为陌生人,不管你多爱他们,曾经在他们身上付出多少心血、做了多少的投资,每个人都随着他的业、随着他的惯性,随他潜意识中无数无法全然掌握的力量,去到一个陌生、不确定的地方。你想要跟你所爱的人、所在乎的人再相聚,机会几乎就是零,你想要确保你所去的地方,不会遇到那些让你苦恼的、折磨你的、对你充满怨意恨意的,同样也是不确定的!
 
很有可能在面临死亡的时候,你才会知道、才会想起,你这辈子所做的所谓的善行,你自认为自己是一个善人,但这力量是多么地薄弱,在面对着生死的狂风巨浪,吞没你、淹没你时,你是如此地无可奈何、苍白无力。这个时候你说想要修行,你已经浪费掉最宝贵的时刻,都不要讲你再也碰不到你的家人、你熟悉的人事物。光是你认为你最亲密的记忆,它都在流失中。能够带走的记忆,不是这种明显的、故事情节的记忆,可以带走的是,一种熏染的、在引导着、促发着你的行为的惯性和业习。你曾经是谁,你有过什么能力,你的世界观,你对生命的认知,你对宗教的体会,这些在概念的层次上的,大多带不走的。
 
面对那样不可知的未来,等于是重新开始,在漆黑中,像一个浑然不懂事的小婴儿,重新面对着这样的未来,准备好了吗?你的心还有没有那些会盲目去追随的力量,你的心还会被某些境界拉、吸、推、追赶吗?
 
当这样子忆念着死亡时,看看这个时候你的心情,可能这时候有很多跟解脱道相应的心情开始产生了。下定决心要更充实地活着,庆幸自己能够知道佛法,庆幸自己是处在一个有超脱的,能够在根本上转变你的生存方式的机会,这是比中到乐透奖更令人欢喜的事情啊!中到乐透奖的钱财,你能够带到多远,你能够用到多少,能够受用到什么程度?世间的钱财是福中藏着祸的。你现在是听闻到佛法的,有可能的心情是跟厌离心相应,对于这种不断要经历死亡,不断要经历爱别离,不断要去经历那种事情还没做完就被硬生生地拉开,抛向不可知的未来,对于这样的状况感到厌倦、感到恐惧了。忆持着这样的心情!
 
你在忆念着死亡时,所产生的跟佛法相应的,有可能是信心,可能是恐惧心、警愓心、惭愧心、感恩心、喜悦心、厌离心、慈悲心,不管是哪一种心情,念住着,记得你现在记得的东西,不要两个小时之后,你又我行我素,又回到那种涣散的状态,那种做事情没有收摄、没有正知正念的状态。要记得,你现在记得的!
 
看看能不能更长的时间,起码在这个禅坐里面,你所有的活动都是由这样的心情流露出来的。在这样的心情之中,品味着你的禅修目标,你要怎么样地发奋图强去开发你的定力,你要怎么样发奋图强去开发你的信、进、念、定、慧。当你这样心无旁骛地、高度一致地投入在开发这些特质,这个就是念住,这个就是定力。佛法的定力,是让我们处在一种随时都准备好要继续进步的状态,它不是什么神秘经验,不是什么玄深的空,它是一个让你有清楚的方向感,知道你要注意行为的哪一个层面,你要培养的是什么,要剔除的是什么。
 
 让这样的心情,从呼吸的开始到结尾都在鼓舞着你、给你力量,都在让你下定决心贯注你的力量,都让你清楚地知道解脱的方向,不断地被这样的方向感引导着,不忘失、不打闲岔。当你这样子念住于这种心情,念住于这种态度时,有可能会发现到,你的心是同时具足了五根五力~信、进、念、定、慧。
 
「信」是一种庄重、虔诚的心境,一种对于自己正在努力的目标坚定不移,充满了欣仰、充满了信仰,这叫做「信」。
 
 「进」就是发奋图强,好像内在有一股源源不绝的能量在帮助你认真、帮助你投注、帮助你坚持,这是「进」。
 
「念」就是正念,心里面完全不忘失这样的规则、不忘失这样的氛围,你不是东跳西跳,而是念兹在兹在一个主题上,这个叫做「念」。
 
「定」是你的身心不被焦躁感等等盖障所驱迫、追赶,而且趋向于稳定、凝练,那种正在脱离开不同程度的苦,而得来的清凉,这个叫做「定」。
 
「慧」是不断在用你的智慧,这不是什么空性的智慧,而是非常具体的聪明才智。你有没有在用你的聪明才智,用你的观察力、变通力、统整力,将这些资讯合并在一起。善用它,检查看看你是不是有扎实地在用功,检查看看这样用功的方式,有没有得到效果。用你的变通力去说服你自己,让你不断地回到这个轨道来、不要分心,去说服你自己择善固执,这个叫做「慧」。
 
当这五种力量聚合在一起的时候,那就是你已经准备好要进步了,你已经处在可以净化你的行为、可以净化你的心的状态。
 
一边这样子努力,一边检查着看你要怎么样努力,才能够让自己在日常生活中,更长时间地被法所引导。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到,你可以做得到几乎是一整天心里面都是信心充满的,都是有着一个清楚的方向,一个坚定的动机。让这些东西一直引导着你,不要让自己出现,甚至是短时间的涣散、没有目标、是忘失了目标的。让你的身心发动起来的动作,都在合辙、都在帮助你往这个目标前进。你的动作就算迟钝地像蜗牛,这样子的坚持、笃定,迟早就是会得到最高的解脱。
 
去发现,当你内心是如此充满信心,是笃定、是目标清楚的,这可以是不辛苦、是能量充满的。它可以是有喜悦感、有满足感、有踏实感的。你可以这样子活的,这个叫做「念住」。
(静坐结束)

 
诸法心先导
心主心所作
若以意恶行
恶语恶身行
则苦必随彼
如轮随兽足
 
诸法心先导
心主心所作
若以意善行
善语善身行
则乐必随彼
如影随身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