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09.24【观察识蕴的非我】

发表时间:2020-06-18 11:05:17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2017.09.24【观察识蕴的非我】



朱倍贤 主讲
 
开始静坐之前,可以先做一点伸展运动。心里有一个清楚的目标。喜乐感的一个重要来源,就是有一个清楚、良善的目标。然后,你正在朝着这个目标稳健前进。光是知道正在朝着一个好的、踏实的目标前进,心里面已经产生出「正向的希望」、「清新的喜乐感」、「笃定的信念」。
 
这个清楚的目标,在禅定的修学里,包括:脱离开那些让心烦乱的活动。那些欲界的滋味在吸引、引诱着心,让你钻进去,钻进去之后,让你心旌动摇;刻意地脱离开那些复杂的动作。
 
所以,眼前你下决心:不要把力气放在规划欲乐、追逐欲乐、为了欲乐而焦恼。把觉知带到:「远离的清新」、「独处的轻松」。这种清新、轻松的感觉,可以是在伴随着身体放松时经验到的;可以是在伴随着「呼吸在按摩着身体」这里面经验到。
 
佛经里面「善寻」的「寻」经常有伴随着决心的涵义(以内在语言所引导的决心),这个决心伴随着正念。忆持在心,下定决心现在不要去交涉在「欲界的活动里面」,很笃定心无旁鹜地让呼吸来滋养自己,让远离的清新来滋养自己,让满足感来滋养自己。
 
用这样态度来品尝呼吸、品尝身体的触感—「身体正在脱离开焦热感」的触感。
 
今天来探索「观察识蕴的非我」。「识蕴」一般解释为知觉、识别的功能。简单的讲法就是,在辨别的环境中,哪一些是适合作为自己的食物的~身体的、心理的食物;那些会引发、吸住起兴趣的,让他关心、愿意参与其中的,愿意跟这些人、事、物互动的功能。这是「识蕴」寻觅食物的功能。
 
识蕴的运作方式,是被很多不同种记忆所摆布的,这些记忆到底是谁的,也说不清楚!好一个部分,它是祖先的记忆,作为生命机体,这种物种共同的记忆。好比说,作为一个人类,看到好吃的食物,也不知道为什么,几乎是在一瞬间,不透过思索、不经过计画的,你的身心就会亢奋,有的时候可能会经验到流口水的感觉、津液在分泌的感觉;瞳孔放大、心跳加速。环境之中有一个在吸引着你的注意力,你的心被记忆中,那个快感的来源所牵引着,情不自禁地被带到那个地方去!
 
好一部分的记忆,可能是这个国家、这个家庭所共通拥有的,一切都不是属于你的。活在某个国家、家庭里,你受到周遭成员地熏染,被文化、潮流所感染着。所以,当旁边的人在为某一件事情在起哄、兴奋时,你情不自禁地在好奇:这是什么东西,让大家那么感兴趣、那么多人好奇、讨论它、为之乐此不疲?
 
好一部分的记忆,可能是你过去世的记忆,让你流连忘返。好比说被人关爱、保护那种幸福的滋味;被人注目、景仰的快感。对于这种滋味的不能释怀,所以在环境、人事物之中,当察觉到某个地方、角落,你可以重新扮演那个角色、可以重新汲取类似的快感,便情不自禁地亢奋、想要钻进去。
 
这个说明,识蕴不是透过你规划,处心积虑想好了要去追求什么。好大一个程度,它就是一股冲动。关于这股冲动,你是无法分辨出,是从哪里继承来的~从祖先、社会、国家、文明里面,继承下来的?还是从你的过去世继承下来的?
 
不管是从哪里继承下来的这些记忆,它都是混乱地一大坨;冲动跟冲动之间,彼此是在竞和的、有竞争有合作。有的时候,你想要甲可是会失掉乙,鱼与熊掌不可兼得!心里的矛盾、两难,既想吃巧克力蛋糕,又希望能够减肥有苗条的身材。既希望有个和乐安稳的家庭,可是又情不自禁地对婚姻以外的刺激感、诱惑而心动!这是识蕴的本质。
 
你习惯于将识蕴当成是「我」,当成我的积体、载体。「当成我」的意思是,心钻进去、入戏了,把演员的衣服穿上,觉得自己真的就是那个扮演的角色。投入这个识蕴在生灭着,随着境界在起舞着,随着过去的业缘在起舞,像湍急河流一样,有既定贯注、流溯的方向。我们把这个当成是亲爱的、熟悉的,迫不及待地投入到识蕴的刺激里,乐于那种追逐猎物的快乐。
 
在那种环境之中,你规划、架构、经营、狩猎着,可以供作你的食物的人事物。在这样的游戏场里面,作自我定义:这就是我的生命,是我平常心力所贯注的地方、最关心的,最让我兴奋的、最让我欢喜、忧心的活动,这就叫作「粘着于识蕴」,「把识蕴当成是自我、我的」。但是,这个识蕴不是你的、不是服侍你的,它没有想要服侍你的意志;它不关心着你长远的幸福、安乐。它只是按照它的自然定律在生灭着,这个「自然定律」,被过去各种复杂的动机、业缘所推动着。
 
你要是以为识蕴像玩具一样,供你玩乐的、提供一个安全场所,让你在里面以为这就是我、我存在的地方、存在的方式,就注定你要被它牵着跑,要为它而受苦。因为识蕴终究而言,它是不听你话的,就好像中东神话里的精灵一样,他好像在听你许愿,实际上是个骗局,以为它能够成全你的愿望,实际上他有自己的议程、打算、企图!
 
在安静之中,观察着、思考着、反观着识蕴的本质,好像是生命的一个原始状态,环境里某一个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某一种现象,忽然之间,抓走了你的注意力,吸引你的注意力。你的注意力对于认定是食物的,情不自禁地跑到那里去。同时,在这样的环境里有无法算计的资讯、事情在进行着,你以为识蕴它是很忠诚、真实地要呈现出这个世界、只是在接受这些资讯,实际上它是有其议程、有其关注、私欲的,它的注意力是偏颇、片面的。
 
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好色的人,在房间里他留意到的可能是某一个人,而且不只是那一个人,他还留意着那个人的身材、皮肤,眼神留露出来的资讯,他是不是对自己感兴趣,他是不是释放出自己能进一步接近他的讯号?识蕴变成全部在关心着这件事情。周遭一千一万个同时在发生的事情,都退到背景,都不觉知!
 
然后,对这样的活动在着迷。对这样的狩猎你认定就是,我在追求喜欢的东西。看不到这里面已经是没有你做主的地方,你是被绑架的。在这个绑架过程你以为,这是你做的选择,事实上是你情不自禁做出来的选择!
 
从那种没有办法追溯出起源,记忆里面根本没有办法追溯出的开始,心就是这样跟着识蕴缠绵着,倚着识蕴作为依皈。有识蕴滋生的地方,识蕴就往那里跑。不管是什么型式的识蕴~天神的、人类、动物、恶鬼、畜生、地狱的识蕴,他们猎捕猎物的模式,某个地方在吸引着你的心,让心钻进那个世界里,这叫作「自我的形成」。这就佛经讲的「有」(bhava)、「再生」。
 
佛陀形容识蕴在一个程度上,像癌细胞一样,不断地在寻找着可以让它扩散的地方。像藤蔓一样,哪个地方有水分、养分可以让它的根扎进去,它就在那个地方滋生、繁衍。很多的时候,它没有足够的养分,缺乏营养饥渴而死,慢慢地在营养不良的状况下衰败而死。偶尔的时候,可以非常强壮!你是如此地爱恋它,却不知道它的强壮,就像是蛇一样吞很多食物,变成庞然巨物。牠变大了,所以要吃的食物就更大量,才可以满足牠的胃口,否则就没有办法支撑自己。一直盲目地要变大、要填补、要扩充,被这样的冲动绑着,盲目地依循着这样的冲动。但是那条蟒蛇变大了,并没有更快乐、更安适,没有变得更少苦。
 
所以,意识的扩大、复制,就跟癌细胞一样,它有它不断地想要复制自我的议程、指令、冲动。可是这个过程往往就是让宿主生病、死亡。你的心就这样被识蕴绑着,不知道要经历过多少的死亡。
 
识蕴能够辨别那些被你认定最重要的东西,例如你所爱的人、最亲密的人,可能是你的夫妻、子女、父母、朋友、爱人……,识蕴辨识得了的部分,是非常偏狭的。
 
这个人他能提供给你的物资、滋补,让你感到安全、窝心、幸福,单单那个部分而已。实际上,这个人的大部分,你是不认识的!他是从哪里来的?你不认识!你以为你的儿子他真是你的儿子!?他上辈子就像一个陌生人一样;下辈子也像是一个陌生人一样。短短的这段时间可以聚在一起,在这个程度上面,彼此作为彼此的食物,彼此在提供给对方安全感、熟悉感、幸福感;分开的时候,那种痛苦,那是多么大的痛苦,各要奔向不可知的未来,几乎是永别了!
 
你要再见到他的机率、再跟他相遇,或者在相遇之后,要继续扮演同样的角色,延续着彼此这种关系带来的快乐,那个机率几乎是零!
 
这是你识蕴里面最认知的部分,你的世界里大部分就是围绕着这样的人、事、物,这个就是你的识蕴。
 
在安静之中以一种不交涉的心情,超然平舍地观察着识蕴,基本上在观察识蕴就是在观察生命的本质。在你最深深爱恋的东西,在决定着你的游乐场,这种活动方式,这个是没有终点的,它没有办法提供给你真正可长可远的安全,这里面有的就是包袱、不稳定,就是不停的生灭。佛陀的弟子如此地观察心里产生厌离心。这个模式不值得被它绑着、永恒地跟它牵扯在一起、和在一起!
 
因为厌离心,所以对于识蕴愈来愈没有熟悉感、亲爱感,不被它迷恋、不为它亢奋。尽管还活着能够经验得到,生生灭灭的现象,可是里面没有任何力量会拉着、推着你而制造出苦迫、被逼、被挤压的感觉,这就是一种出世间的解脱。
 
能够愈清楚地认识「识蕴」,它能提供给你的是什么、其过患是什么,愈容易从中解脱。看到它能够提供给你的界限、它的天花板,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它的过患,看看有没有哪一种会特别让你朮目心惊、动容?
 
正确的厌离心它所伴随、导向的是心对于现象的清凉,已经准备好要放下担子的心境。你在兴趣上愈不跟它交涉,愈能够对识蕴平心静气,不会再扎到肉、灵魂里面生根,你不会跑到它的里面去扎根。
 
吸气时,观察识蕴;
吐气时,观察识蕴。
 
吸气时,知道识蕴的动作,是不稳定的;
吐气时,知道识蕴的动作,是不稳定的。
 
吸气时,知道放下对识蕴的爱,就是放下负担;
吐气时,知道放下对识蕴的爱,就是放下负担。
 
佛经里面比喻识蕴像猴子一样,一只手抓着树枝摇摆着,纵横于森林里,这只手松开了一根树枝,另一只手伸出去,准备抓住另一根树枝。同样地,识蕴不断地在内、外在环境里寻觅着,那些可以让它抓的─吸引它的东西,大部分都是不令人感趣的、大多是没有觉知到的!那个被你觉知到的那几个东西、几件活动,就是你的世界,就是整个心关注的所在。这个兴趣是没有办法维持久的!
 
想想看,不管是多么着迷、感兴趣的东西,能够维持多久?你再怎么样地爱吃牛排,坐在餐厅里面2个小时,大口大口地吞食牛排,就会感觉厌倦了!就会想着接下来要去哪里玩、要去做什么其他的事情。继续坐在牛排馆里面变成是累人的事情。识蕴的本质就是这样子,一直在抓。每个被抓的东西,能够提供给你的亢奋感就是这样子而已!不断在流逝的,一旦那个新奇感没有了、刺激感变得平淡了,你的触角要从新伸出去、从新去寻觅。不断地再循环着—某一个事物所吸引,在心灵之中感受到亢奋,在亢奋之中得到一个程度的快感,然后兴趣褪失掉,要再去重新去狩猎、寻觅!
 
像只猴子一样动个不停。每一次被掌握住的东西,能够把握住注意是那么短的时间!就连在看一部电影,看的也不是一个东西,你是在追逐、在抓着好几个不同的故事情节、不同的角色。识蕴的本质就是这样子!
 
识蕴随着这些无常的事物,提供着无常的快感在生灭,一下被捕捉、一下松开来,这里面就是有压迫感。去留意这个压迫感,这种辛苦,去留意轮回的动荡不安。就能帮助你了解「这真的不适合作为自己的家」,也就是说「这不是我」,这不是一个值得让你钻进去的,不断地在里面乐此不疲,得一直活动状态。你已经经历了这种生命无数次了,它能提供的就是这样子而已。它再怎么变化、再尝试要怎么架构它,它就是一个这样的本质!换汤不换药,连续剧的故事内容好像不一样,可是都一样的就是那些爱恨情仇、那些三角关系,在那边动摇着你的心境、让你感觉到亢奋。
 
从里面看穿它,没有什么有营养的东西,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让你安稳、安乐的。
(静坐结束)
 
在托钵乞食归还的时刻,独坐于树下。
证入无忧的心境,
所有系缚心的结,
不管来自人间或天界的诱惑,断尽,
摆脱所有的漏,
焦热已止熄,
清凉、涅盘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