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10.08【三依一向~探索心与境界的关系】

发表时间:2020-07-02 23:15:56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2017.10.08【三依一向~探索心与境界的关系】



朱倍贤 主讲
 
开始静坐之前,可以先做一点简单的伸展运动,不管是透过伸展,或者是深呼吸来活络身体内在的循环,唤醒对身体内在的敏感度。尽量去熟悉抽离开担忧和饥渴感的过程,以及它怎么样导向扎实的触感。你的心现在开始,是以满足、安宁作为食物,而不是以复杂的追逐,或是对未来的盘算、对过去的缅怀作为食物。
 
花一些时间调整坐姿,一个端正的、牢固的、有弹性的骨架,所以你能够把肌肉和体重堆置在上面,让你能够很放松、很省力。虽然你不一定可以感觉到这个,但是你调整的目标,隐约地是以让呼吸的波浪,及呼吸产生出来的涟漪,能够比较没有阻碍地扩散。感觉身体的内在是打开来、是宽阔的,降低挤迫的感觉、降低压迫的感觉。
 
当你开始由衷地品味着这个简单的满足感,心对于境界的期望和饥渴就会降低了,你会因此而感觉到心在沉淀,这是安静的第一步。这个时候,你很容易能够放下多余的欲望和冲动,你可以在省事、省力之中,一样可以得到饱足。坚定的信念知道,当你由衷地去品味简单的快乐,当你把欲望降低,然后帮助自己提高对于禅那之中,比较底蕴深沉的喜乐感的敏感度,对你是有好处的。它能够帮助你的心更加地意乐解脱,能够跟解脱的特质相应。
 
所以,你必须把眼前的工作当做是一回事,很认真地将内在所有的资源都统整、贯注在这份工作上。这样的认真用功,可以是不辛苦、不疲劳的,那个感觉好像是你在认真地享受悠闲,享受着不被忧虑感所侵袭的状态。这本身就是一种享乐。但是,这个享乐并非是被冲昏了头、被迷醉的享乐,你在里面开发着对于宁静的乐、 离欲的乐有更高的敏感度;你在帮助自己体验更深度的宁静,帮助自己更清楚地知道「欲贪是苦」这个真谛。然后,仔细地听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「心与境界的关系」。
 
「禅定」在佛经之中,有时候被形容为是一个远离的过程。什么叫做「远离」?然后这个「远离」接下来还有所谓的离欲、所谓的灭。佛法提到,这种向着解脱的心情,一层又一层地深入,到底讲的是什么?我们从一个角度来讲:当心被境界迷醉时,它是钻进境界、完全迷失了。所谓的「完全迷失」就是,它以境界之中的好为喜乐,以境界之中的不好为厌恶,以中性的境界为无聊、无感。当你如此被境界摆布时,快乐跟痛苦全然受制于不断在变迁、没有稳定性的条件。
 
所以,心钻入了境界就是轮回,就是注定了要经历尘劳~疲劳、辛苦和压迫。在学习禅修的时候,第一步就是先懂得如何一个程度地挣脱开境界,而这「挣脱开境界」你刚刚已经做到第一步了,也就是下定决心要抽离开担忧、抽离开饥渴感。当你脱离开担忧跟饥渴感的时候,你被境界抓着的两个强大的力量暂时是不产生的。这个时候,你有能力能够一个程度地,以宁静、冷静的立场来检视心跟境界的关系,当你的心完全沉迷在境界中,你是没有这个能力的。
 
所以,修行的第一步,第一个向解脱的心情叫「远离」。指的就是:透过身体环境的改变,心理应对境界的方式的改变,让心抓取境界缓解了一点。心不是那么样百分之百被境界摆布了,所以你暂时挣脱出来。当心不是被忧虑、被饥渴感所摆布时,你有一个基本的能力,能够看到心是怎么样在制造境界、在抓取境界,并因为境界而被挤压、被推逼。
 
当你能够把远离做得越来越彻底,你就会越来越看清楚,心跟境界是怎么互动的。好比说,境界发生时,实际上它不是一个单纯的生灭而已,在凡夫的心里面,不断有新的世界被制造出来。什么叫做「新的世界被制造出来」?一个经验的生灭,不是单纯的生灭而已,而是我们的心不断在这个境界之中加料、添油加醋。所以,当你看到了颜色、听到了声音,当你在处理着人事物,它有时候呼唤起过去的回忆。
 
好比说,你到了一个童年曾经去过的地方玩,旧地重游,你眼睛看到的、耳朵听到的,不只是单纯的形色跟声音而已,而是同时不断地在跟记忆中的情感在连结着。好比说,以前在玩这个地方时,作为一个孩童,你对这个地方充满了幻想与憧憬,觉得这个世界是这么样的辽阔,有那么多新奇的东西在等着你去玩乐、去发现。
 
当你接触境界时,有可能跟孩童时这个记忆是连结的,所以你隐约地要去重温这一些美好的部分,那些你觉得还没有吃够的、还没有看够的。你不是单纯地重温旧梦,而是期望着过去没有消解的,这个时候能够消解,过去没有遂愿的,这个时候能够遂愿。当你仔细去看时,会发现心接触境界时,后面有一个力量在推动着,那个力量叫做「爱」。这个「爱」有很多不同的形式,一方面它有一种渴望、一种不甘愿,那种不断地为吸引着人的未来,努力地迈进、推进。
 
所以,佛经讲到「世界」是造作出来的,「造作」就是这个意思。有很多你现在觉得好玩的,觉得感兴趣的地方、场所、情境,如果没有后面这个「爱」在推动的话,那些单纯的形色、声音与气味,里面是没有什么值得让你心旌动摇的。去推动你的心、动摇你的心、去趋迫着你的,就是那个「爱」, 就是那股还没有甘愿的渴望,对于未来的憧憬、期望、亢奋。
 
修行最终,就是在于用各种不同的心理行为的技巧,来化解、来灭尽这个后面的力量~「爱」。当后面这个「爱」被消灭掉之后,面对境界时,心不再是以推拉的方式来面对,这个时候,苦生时自生、苦灭时自灭,就不会有另外的心苦产生。这是解脱的第一个环节。对于这个环节彻底地了解,心里面没有动摇了,这样的认知能够变成生命中主要动力的人,佛经姑且称之为「初果~通往解脱的第一道门」。这叫做「离欲」。
 
刚讲到远离、讲到离欲,这是渐次深入的。不管在正式打坐的时候,或在日常生活当中,都可以做这样的练习。这个练习可以是,好比说去区分心完全迷失了,不断在境界中游走的状况;相对于这个,是心有警觉、有收摄、有觉知,虽然你还没有解脱,但你不是百分之百纵情、游走于境界中。当你如此收摄、觉知、守护、远离,你开始有能力能够跳开来,去知道「世界」是怎么制造出来的,去知道「爱欲」是怎么样造成内心的动荡不安与压迫感;你也能够看得到现在行走的方向,有没有在削弱「爱欲」;还是你不断在温习它、爱恋着它、熟悉它,让它的力道越来越强。
 
初果圣人起码知道这个差异性,所以他知道什么叫轮回、什么叫向解脱。他确知~完全没有疑惑地知道,如果你的方向是钻进境界里,把境界当作是家、是你的寄托,把境界当作是你快乐的终极来源,那是注定要失败、注定要受苦,没有例外的!
 
你可能可以在一个暂时的时间里感觉到顺利,感觉遇到的是顺境,在境界之中可能自鸣得意,可能得到快感、得到安全感。可是,你若真的了解,这个「世界」是怎么被制造出来的,你就不敢对这样的状况掉以轻心,你就知道这里面充满了不确定性。你会知道,抓取境界就好像是水中捞月、镜中抓花一样,像是鹿要去追逐海市蜃楼里的水流一样,奔波、疲劳、得不到真正的平安。
 
所以,你必须对境界有警觉心,必须让心抽离开它,心的活动一定是以境界为对象,这是无法避免的,但是,你可以做到改变心跟境界互动的方式。第一步要改变的,就是维护你的心、守护你的心,帮助心做到起码的远离。当你现在用觉知伴随着触感,用觉知伴随着呼吸,下定决心去观察正在发生的动作,这就是一种远离。这是修行人尊贵的住所,你应该要这样地锻炼自己,常常安住在这样的状况之中,而不是放任境界冲走你的心、淹没你的心,任由心在境界之中忘情。
 
用不同的角度来升华远离,越来越分清楚「忘情、放纵、不守护」是什么状态;「有警觉、有正念、有守护、有远离」,那是一个什么样的状态。心现在是怎么贴着境界、追着境界、在被境界摆布;心有多大的程度能够醒着,不百分之百地被境界摆布,隐约可以感觉得到,那里面可以游走、可以自在的空隙、空间。这个空间,就算一开始的时候只有一点点,坚定不移地一直回到这样的空间来,这个不被挤压、不被境界随意摆布的空间。
 
你若坚持住在这个地方,那个「爱」的习惯性,自然而然就会被饿死,因为你不再去强化它,不再给它无止尽的养分,它就会慢慢地凋零。当你觉知着呼吸、觉知着触觉,记得这个,所以你有清楚的方向感,那就不是只为了安静而安静。你就知道如何把这个呼吸、这个触感、这个守护,变成解脱道上的一个关键步骤。
 
熟练这样子观察的人,很有可能常常会发现到,凡夫所处的境界,实际上是完全弥漫着「爱」。境界里面所有的意义感,每一个让他亢奋的部分,统统都是后面的这个动机、这个推逼的力量所造成的。这叫做「心制造出境界来」。它跟后代佛教的「唯心论」是不一样的。如果能够越精准地观察到推逼的力量,你就能够越精准地消灭它,起码你能够越精准地不再参与它、强化它。若能够如此坚定不移地保持正念,不强化它,它就会慢慢地饿死。
 
佛经中讲到禅那的境界,不仅是单纯的定力而已,佛经里有好多地方都讲到,活在禅那里面的人,就是昼夜精进地在饿死「爱」的力量。非常警觉地检测着,境界背后那股推的力量弥漫在境界里,当那个「爱」弱化了,或者是消灭的时候,感觉上世界好像是崩解了。所谓的「崩解」,意思是那个让你感兴趣、让你亢奋的地方,瞬间统统都恢复平常。
 
真的!那个让你不断在期盼着未来,让你动荡不安的,在时间之流不断地被往前推,就是这个力量。你必须要认识它,因为你不认识它的话,它就永远是你的奴隶主,把你推到不可知的未来。
 
在修行的过程中,你可能会发现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被境界拉走,不要因此而感到挫折,光是在这个过程里,能够培养出多一分的警觉,那都是好的,都是在培养愿力。坚定着信心、坚定着方向感、越挫越勇,就这样不断地去做,智慧自然而然就会产生。你会越来越知道,心面对境界时会产生出不同的动作,你会清楚地看到,这些不同的动作怎么样构成我们的「世界」,构成所谓的「大苦聚」~这整个充满逼迫感的生存方式。
 
就算你还没有做到从境界中全然地解脱出来,光是能够对这个清楚且多几分的醒觉,就会带来好大程度的平安和宁静;就能够帮助你更确定修行的方向,更知道修行的原理。下定决心,用这辈子的努力,起码能够做到像初果那样的清醒,如果不如此,你的心迷失于境界的潜力,是无法测量的。就算是好运、碰巧,暂时变成了天神,暂时生存在有安适感的状态,那都是充满了不确定性,充满了悲剧的种子、充满了危机的种子。为了你自己的安全,应该要醒觉、努力去知道,在这个节骨眼上是不能马虎的!
 
如果你任由着那会被迷失的潜力牵引着,那是无法了解有多少种地狱的可能性。千万不能让心随着那会迷失的惯性跑,你如果是具有天眼、具有法眼的人,你就会知道,那样的未来是多么的恐怖!
(静坐结束)
 
【回向】
 
不能以怨恨
止息世间怨
唯慈能止怨
乃不易古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