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09.03【生活中禅那的锻炼】

发表时间:2020-05-29 22:00:16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2017.09.03【生活中禅那的锻炼】



朱倍贤 主讲
 
开始静坐之前,可以先选择做一点简单的伸展运动,可以利用深呼吸来舒活自己的内在循环,提振精神。一边调整自己的坐姿,确保你的脊椎、你的背部是端正的。让自己呼吸的方式是不受到压迫的,让自己的坐姿能够帮助每一个气息的开始到结尾,你都可以相对没有阻碍地感觉丰足。
 
一旦你的骨架是端正的,你就可以放怀地把身上的肌肉挂上这个骨架。肌肉的部分是尽量地放松,也就是说,端正的坐姿主要并不是靠肌肉支撑起来的,而是靠维持着自然幅度的脊椎,它的端正,隐约地随着呼吸在伸展、在收缩,主要是靠这个骨架在维系着你的坐姿。
 
佛法的禅修,基本上并不是像后代所讲的,靠把注意力锁死在身体的某一个部位,或是锁死在一个狭小的对象上。所以在原始佛经里面,你看不到佛陀教系念咒语的方法,你也找不到系念于一个佛像、神像,这样的作法。佛陀也没有建议过将注意力锁在鼻端,或者锁在丹田、第三眼这些地方。
 
佛法禅修的目标、对象,主要是一个活动,而不是一个区域。我再强调一次:禅修专注的对象,是一种活动的模式,而不是身体的一个位置。举例而言,如果你专注于从呼吸的开始一直到呼吸的结尾,都能够去充分地体验着丰足感,这叫做专注于一个活动,这并不是专注于身体的某一个部位。
 
同样地,如果你一边坐着,一边检验着身体内在,有没有背负着、扛着多余的紧绷、紧张的感觉,然后努力地化解它们。这是一种动作,这是一个合适禅修的对象。再一次强调,禅修专注的目标、专注的对象,是一种活动状态,而不是身体的某一个部位。所以你的目的并不是要把注意力锁死在一个地方,让它不能移动。注意力的移动,本身并不是大的问题,最大的问题是那一些令人心旌动摇的活动方式。
 
好比说你在担心、担忧,好比说你在怀念着过去的欲乐,在渴望着未来的欲乐,是这些活动在破坏你的安宁感,这些是破坏我们定力的最主要的动作。所以在禅修的时候,一个你可以专注的活动,就是努力地保护你的自心,让它不要受到忧虑的侵袭,努力地保护你的自心,让它不要受到欲贪的侵袭。
 
当你这样子念兹在兹、小心翼翼地维持着这样一个动作,保持着它的高度的品质,检验着它的效应,透过阅读这个效应,继续调整或者是维持着这种活动方式,这个就是禅修的内容。
 
我们来现场实验一下,佛经里面讲到最基础的、最初阶的禅定,它的特色叫「远离乐」。意即透过保护你的心意,让它不要受到担忧跟饥渴感的侵袭。你非常专注于这个活动,小心翼翼地保护你的心不受贪忧的侵袭。小心翼翼地阅读,去品味着身心不被担忧所烧灼,不被饥渴感所烧灼的清新感、满足感与安定感,去熟悉这样的感觉,去开发这样的感觉。所以你能够对于这种远离的清新、远离的安静、远离的舒适,越来越熟悉、越来越知道如何在这个境界之中汲取你内心所需要的所有的养分。这个就是禅那的基础,起码是初禅的基础。
 
我们现在把注意力放在:确保你的心不被担忧所侵袭。看看你刚刚内心闹轰轰的感觉、不能安静下来的感觉,那就是被担忧所搅和着。你在对于未来的,你认知到的危险的境况、不舒服的境况,在计划着、在保护自己的措施,这个在造成你的心旌动摇,这在造成你的不满足,造成害怕、恐慌、心旌动摇。去观察,是不是刚刚的担忧还在你的心里面,或者这个涟漪的余波撩荡,如果有的话,看能不能够更专注地投入保护你的心境,让它不要受到这样的担忧的动摇。
 
看看正在脱离开担忧的身心,那个滋味是什么,当你的呼吸没有被担忧、没有被不安绑架,你的呼吸的状态是什么样子,它是怎么样的通畅、是怎么样在滋润全身,你的全身是如何浸泡在那个轻松。这个轻松不一定是要很戏剧化、很剧烈的、很难以企及的,一开始就是很简单、很单纯的。没有被担忧压制着的轻松感,去观察它、去认识这个不一样,它可能只是多出一点点的轻松。去品味那个轻松。
 
去感受你的身体,去感受这个在呼吸的身体,去感受这个「正在排解担忧」的身体,刚刚被担忧百分之百盘据,现在只有百分之九十盘据,那个少了10%的不一样、那个滋味。看到这个滋味还在继续地在改变、在改善中,因为你越来越远离担忧、越来越远离喧闹,越来越远离去参与、去忙碌地钻进担忧的世界里面。
 
你有一个起码的信念,起码你眼前这个时刻是安全的,你可能有一些事情没有做完,心里面有一些寄挂的事情,可是在眼前你可以暂时放下来。你可以不要把心思放在外面的事物上,而是全然地投入于眼前身心的滋味。那个努力的方式,好像是在沙尘暴里面保护着你怀中的baby,小心翼翼地,看能不能尽量不让任何的风沙掉到婴孩的身上,在怀中呵护着它、保护着它。
 
同样地,看着你的心、看着你的身体,那正在呼吸中的身体,正在放松中的身体,保护着它。如果偶而因为有个担忧的念头起来了,「啊~,有什么事情没有做,有什么事情需要做…」。花一点时间去看看,那一刻身体绷起来、纠起来的感觉,呼吸瞬间变得比较紧促,呼吸忽然之间感到不那么顺畅的那些滋味,然后随即调整。
 
把专注力放在保护着、品味着、检查着,这是禅修的内容,起码这是心念住禅修的内容。你不需要把注意力锁在鼻端,不需要把注意力锁在肚脐眼上,不需要把注意力锁在一个咒语、一个符号上。你在认真地参与一个活动,在了解这个活动,在调整这个活动,在找机会能够净化、能够升华这个活动。
 
注意力在此刻可能是不断地调整,要注意几个事项,你必须要去留意,你的内心有没有被担忧所侵袭,去留意有没有被一点点的担忧所侵袭。被侵袭的时候,那个滋味是什么,那个压迫感是什么。注意力是放在保护你的内心,所以你的心能够尽量不要间断地沉浸在远离的轻松、远离的清凉、远离的饱足感。
 
虽然你的注意力在注意着这些不一样的东西,可是它不至于造成不安、散乱,它不是让你心旌动摇、让你担忧、让你担心,让你在苦迫感之中变得慌乱,变得没有目标。因为佛法的禅修,起码原始佛法的禅修,它是专注于活动,而不是专注于一个位置。
所以你可以在开车的时候禅修,可以在讲话的时候禅修,可以在做家事的时候禅修,可以在醒着的任何一刻,专注于某一种善巧的动作,专注于某一种四念住的技巧,专注于某一种十六胜行的技巧。
 
用同样的方法保护你的内心不被欲贪所侵袭,这个「欲贪」指的并不是感官的功能。这里你要做的,不是让自己变得不能看、不能听,而是要学习对于「欲的乐」的那种憧憬、怀念、盘算、焦虑、计画、渴望,针对着这些东西化解。所以你坐在这地方体验着呼吸,忽然之间一个念头:想念着某种情境或食物的滋味…。花一点时间去看看,当这种渴望的感觉起来的时候,它是怎么样地盘据你的心、绑架你的呼吸。让你的呼吸变得急促,让你的身体好像某个地方紧绷,让你不安于本位,一瞬间那个轻松感不见了。
 
我们平常的心,没有受训练的时候,大部分的时间都是耗费在对于欲的乐,在盘算着、想象着、计画着、追逐着,让自己疲累不堪,你现在能够休息,从这样的活动中休息。你要确信透过训练,你可以不透过欲贪而心里面得到所有的满足,内在就有足够的资源、足够的养分,让它能够安住、让它能够安心、让它能够满足。
 
保护你的心,让它不要受到任何欲贪的想之侵袭,一旦发现到那个想象、那个怀念、那个期望,花一点时间观察一下那个苦迫感,观察一下你的身体、你的呼吸、你的心,怎么样被动摇,怎么样被烧灼?然后把它调整出来。不要把注意力一直停留在会让你感觉到烧灼、感觉到饥渴的那些念头和想象上面。尽快地把你的注意力带回到:呼吸在滋润、呼吸在安抚、身体在放松,身体正渐渐地在脱离开饥渴感。
 
尽量把注意力放在身心怎么样在细腻的地方、在深的地方被滋润着,所以你不用慌乱着、着急着、饥渴着,要往外面去找食物。念兹在兹、保护着,就算你已经可以做到,可以很长的时间不被欲贪所侵袭,仍然不掉以轻心,你在没有被欲贪侵袭时,注意力是可以放在:没有被欲贪侵袭,这个状况是什么样子,那个滋味是什么。去开发、去探索这里面的滋味,什么叫轻松、什么叫满足、什么叫清凉!
 
好比说那个轻松,你不用背着紧绷着的肌肉;好比说那个满足,就是因为你深刻地知道欲的乐,是如此地急迫无常,如此地肤浅,你对它不怀念。好比说那个清凉,因为你的心没有被火烧着,不被火烧着的清凉。保护着你的心,保护着你的身体,保护着你的呼吸,好像在沙尘暴里保护着你的婴儿一样。每一口气息,从开始到结尾、没有间断地,都是不被侵袭的、没有被侵袭的、没有被绑架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