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08.27【锻炼修善止恶之身口意】

发表时间:2020-05-28 09:36:47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2017.08.27【锻炼修善止恶之身口意】




朱倍贤 主讲
 
开始静坐之前,可以先选择做一点简单的伸展运动,深呼吸、调整坐姿。让自己的坐姿不是硬梆梆,变成像石像一样,而是像中空的竹子,有能力在风中轻微地摇摆。不要把身体锁死,而是让肌肉放松、变得很有弹性,允许呼吸产生出来的波浪,能够没有阻碍地扩散,滋润身体不同的角落。
 
将自己的觉知从涣散的外境抽离,可以是带到眼前的触感;可以带到眼前呼吸的动作;可以带到自己的心意、心境,让心觉知自己的活动,觉知自己的品质。
 
注意力不必要放在自己能够多安静,能够坐得多好,只是尽本份地、扎实地将心抽离开贪、忧。好像在保护自己的心意一样,让它不要受到忧恼的侵袭,不要受到焦热感的侵袭。就算在接下来短短的时间之内做不到多么地安静,可是最起码能够做到「在尝试着保护自己的心意」。
 
舒畅地呼吸,这「舒畅」的意思并不一定是说要多么地舒服,要达到某一种武断的、完美的标准。只要是能够让你满足的,这样子就够舒服了,就持续地确保呼吸从开头到结尾,内心都有这样的一个安适感、满足感。自己这样子被呼吸滋润着,所以没有匮乏的感觉,没有觉得急着要跑到什么地方去,要去寻找什么样特殊的刺激。而是乐意安定下来,在这里品味着这个简单的动作,品味着这个简单的「正在放松中,正在保护着心意不被贪跟忧侵袭,正在品味着全身浸泡在气海、被呼吸滋润」。
 
呼吸的开头一直到呼吸的结尾,饱足、安适、没有匮乏的感觉。这看起来好像是稀松平常的,没有什么特殊的滋味,但是你越能够安静,越能够从容、由衷地去品味它,你就会慢慢地开发它。这样的感觉就越来越充溢,你的心就能够在这样的感觉之中越来越安定。
 
不要急,确定了方向,你只要能够坚持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,你就会进步的。这个过程并不是那么样地漫长。但是,因为我们内心涣散的冲动太多了,所以只能够一次一个小脚步,坚定、坚决这个小小脚步都是往正确的方向,往出离、往离欲、往灭,出离烦躁感,脱离开内心的饥渴、躁热。
 
佛经里面讲到「修善止恶」,尽自己的力量去把善的培养起来;把恶的、不善的,遏制、停止。这句话讲的,其实不只是伦理道德上的行善止恶,而是有它的深意和细腻的地方。你若去观察自己的内心,就会发现到:内心好像大海一样,藏着无数的宝物跟怪兽,既有危险也有好的潜力。
 
眼前、当下所经验到的境界、它的品质,你所经验到独特的压迫感,现在身心上面可能承担的负担,正在承担的压力,正在经历的不管是幸福、美好,或者是有要你忍受、堪忍的地方,好大的程度上就是你的业力的呈现,是过去的那些身体、心理、嘴制造出来的动作,所塑造出来的。但是佛陀说眼前的境界,并不是百分之百由过去的业所组成的,佛陀不是「命定论者」。我们当下的境界有好大的部分,甚至可以说最关键的部分,是你当下的活动、意志、动机、当下参与的方式,所组合的。
 
这个当下的动机,当下的参与法,这个心行,是如此地关键、如此地重要,有可能本来是所谓的「恶业」的状态,几乎是彻底地扭转,让它变成一种「逆增上缘」,变成帮助你更有智慧,帮助你更长远幸福的动力。反之亦然,有可能原本是舒适、幸福美好的东西,变成一个让你沉沦、让你警觉心松懈的力量。所以,眼前你是怎么样在用心、怎么样在参与,怎么样在跟境界互动、反应,这是业最重要的部分。业力有过去的部分,但最关键的,我们现在应该要注意的、使力的,就是当下的念──当下你是怎么用心的。
 
过去的业力提供一个原始的材料,好像是做饭的食材,打开冰箱里面有青菜、胡萝卜、蕃茄、豆腐…,这些食材有的是好的、健康的、新鲜的;有的是要败坏的、不健康、不新鲜的。你要怎么样把这些食材选择出来、挑出那些好的,给它做特殊的处理、整合,拼凑起来、调合起来,这就是眼前的业、就是心行,这就是“fabrication”,就是“sankhāra”。
 
当下的业要建立在过去的业上面,你过去所提供的那些潜能,有好、有坏、有中性的,你要选择在哪一个潜能上面使力、要怎么处理它,去做出不同的菜来,直接影响到你当下经验的品质;直接影响着接下来的去向。你的生命是坚定不移地,往愈来愈光明、愈来愈好的方向;还是沉沦、混乱的、不可知的,取决于眼前你选择,要在哪一个业的前提上面使力、要怎么处理它,这是佛教讲「行善止恶」的意思。
 
早期的经典里面讲到,「修一切善,止一切恶,自净其意」,这里的行善止恶,不只是消极地不去做甚么,而要你笼统地去做所有的善行;这里是要你去留意,你的心意里面,有哪些食材和原料,要怎样拼凑它们。具体地说,佛经里面讲,「行/fabrication/sankhāra」分为「身行、口行、心行」三个。「身行」的其中一例就是「呼吸」,眼前你是如何参与呼吸的、怎么呼吸、怎么运用呼吸,这会有很大程度会去调整、滋润、校正、影响你的业。可能眼前你经验到的境界是烦躁、饥渴,可是你能够透过呼吸这个身行、眼前的意志,经过呼吸这样的途径,发挥出来的力量,使得你就算是在经验着恶业的时候,也不致于混乱、没有方向,不致于因为苦迫感而沉沦。
 
所以,任何的当下都可以留意着身行,你是怎么呼吸,你是怎么样在使用肌肉,你是怎样在拼凑起眼前的姿势,你的姿势日积月累,身体参与、使用的方法,在雕塑着你的个性和心境。所以,你在遇到逆境的时候,光是能够记得怎么样让身体放松,不要让它隐藏着、扛着僵硬感,你能够让身体的精力通顺、流畅,就有好大程度地帮你改运、改业,改变你眼前有可能的逆境,增上眼前有可能的顺境。
 
还有「口行」,你跟自己讲甚么话、跟别人讲甚么话。遇到不同境界的时候,你在跟自己讲甚么话。你若是一个习惯性讲真话、持不妄语戒的人,如何地能够表述真实,用不欺骗自己的方式引导自己;能够用增上、建设性、有帮助的方式跟自己讲话。不跟自己讲那些没有用的话、没有营养的话,那种甚至会让自己沮丧、失去信念、产生邪念、恶念的话。你有没有在留意,包括现在坐在这里、体验着呼吸,能不能够专心地只讲跟呼吸有关联的话,这叫「寻跟伺」。
 
或者你可以选择不讲话,可是如果真的要讲、要想事情,那就想着「身体的活动、呼吸」,想着「佛法的运用」,起那些能够激励自己的念头,能够导正自己的内容。下定决心,不管是对自己、对别人讲话,都是这样子,讲真实的、讲有意义的,讲有帮助的、能够导正的。每一个透过你的口──这个业发动出来的力量,都是「行善止恶」,都是把眼前这个业的潜力,选择那些可以用的,把它用在对的地方。
 
还有「心行」,最简单的心行是「受跟想」。光是讲「想」,你是怎么认知、诠释、想象眼前的境界。如果心在散乱的时候,让想蕴帮助你,感觉到你是浸淫在气海里面,或者在把持着内在的安适感;或者在体验着身体不同的角落,怎么样被呼吸安抚、治疗、充电。所以,你当下认知、诠释、想象的这个动作,让它帮助你更清醒、更安定。
 
总结地讲,身行、口行、心行──身体的动作、嘴巴言语的动作、心理上的动作,在造塑着、雕塑着、琢磨着你的当下、你的未来。如果你要依着佛陀的教法「行善止恶」,就要在这个地方小心翼翼地,让你的动作不浪费力气,发而皆中节,一旦启动动作,就是有帮助的,要不然宁可休息、宁可省力、宁可不急着去做。整个佛教的禅修,正知、正念、正勤都跟这个有关。「正念」所以你能够记得要做甚么;能够分别「甚么是善、甚么是恶」。「正知」所以能够知道现在在做甚么,帮助你能够调整、改变你的行为。「正勤」所以你有行善止恶的动机、力量及持续力。
 
就在眼前,马上就可以实验的佛法。身体上的「身行」:你是怎么呼吸的、是怎样拼凑起坐姿、如何在使用肌肉;要怎么样让身体很松、很柔、很有弹性,同时是端正、开放的,深度地松,帮助气流能够穿透你的肌肉,呼吸时候的膨胀和收缩,波浪能够穿透。善用着呼吸的力量在安抚着自己,帮助自己安静、放松;帮助自己浇熄焦虑感、浇熄燥热感;利用呼吸帮助自己更警醒、更提神、更全神贯注。
 
在「口行」上面:去留意你怎么跟自己对话,是怎么样在引导自己,内在听最多的声音,就是自心发出来的声音。难道你真的要一天到晚讲那些垃圾,污染自己还误导自己吗,还是你要做自己忠实、可靠的善友,谆谆教诲?
 
在「心行」方面:眼前你是怎么样认知、诠释、划界限,你是怎么样在想象呼吸;能否把呼吸想象成是更无微不至、周遍全身的一个活动。从这样的角度来体验呼吸,这不是全然地虚拟想象,你在选择一个有用的,同时也是真实的角度在看事情。这跟观想是不一样的,你不是在凭空想象,你是在用一个有用的、真实的角度,在认知眼前的动作。
 
举例来讲,观察想的方式,就是你是怎么样盘据在身体里面,你的根怎么样在身体里面汲取养分;神经系统的那些须、那些根,从外面导向里面,从虚无飘渺、想象的世界,导向到触感的世界。你在身行、口行、心行上面,都这样地调整,让你眼前的动作都在帮助你。不要管你做得多么好,有没有什么特殊的经验,认真地把眼前这个动作,尽量、巨细靡遗地管好、看好、调整好。觉得做不好不要气馁,就继续、努力地调整,自己就像婴儿一样,连走路都不会,可是起码我能够爬。边爬边摔、边爬边碰,可是我还是努力地在训练着自己的肌肉。
 
就在绵密地调整自己的动作的过程中,就会帮助你越来越明白,心怎么样透过用力制造出境界来,怎么样把潜能、潜力,也就是所谓的「过去的业」,转变成为当下的真实,也就是当下的业。你是怎么样透过身体的活动、言语的编织、意念的诠释,将过去业力的力能,染色、调整、导向,变成眼前身心的境界,你就能够看得到,所有心所寄栖的自我感、境界、世界,都是透过这样的动作被制造出来的。
 
你看得清楚就会知道,诸行也就是说这些动作所制造出来的境界跟自我,皆无常、皆苦、皆非我。它就是力量编织出来的,就是透过力量在维持的,这种把过去的力能转换成为,一个眼前能够被你攀附、汲取、供你喂食的境界,这样的过程一定要用力,一定要制造出排泄物、废物,产生的同时,它已经在变质。透过你力量经营的这些境界,马上就在趋向于毁坏、趋向于混乱。它们的当下就是这样,不断、不断地试着要去把趋向混乱的力道,维持一个程度的秩序。
 
一个让内心感觉有意义感的自我,在这些出世间的佛法,都是建立在日常生活中,小心翼翼地去观察、去调整,你身体的活动、口的活动跟心的活动。整个佛法修行的过程,可以简约为:透过了解、调整、释放这些活动,让这些活动越来越精致化,越来越离开苦迫。在这样的过程之中,智慧就是这样子开启的!
( 静坐结束)
 
少事少务离人群,
别让自己忙碌、操劳,
忙着和众人喋喋不休,
连自己的心都看不清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