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05.28【五蕴的集】

发表时间:2019-07-22 23:01:06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2017.05.28【五蕴的集】


朱倍贤 主讲
 
我们今天解释五蕴的「集」。我们在静坐的状况下来听以下的解说。
 
在开始之前,大家可以先做一点简单的伸展或者是深呼吸、调整坐姿。
 
佛经里面有很多在一席之中专心听法,在修行上就得到大的突破的例子。我们在接下来的时间,澄清自己的心念,认真地听闻。一边听着佛法、一边心念是念住于当下你选择的禅修主题。好比说,一边听着声音,一边身体是被呼吸按摩着;一边听着声音,一边伴随着身体内在宁静、安抚的感觉。
 
我们今天要谈的「集」~samudaya,经典里面有很多的例子讲到「观知世间的集、观知世间的灭」。有很多的例子是,佛陀的弟子光是听到「所有的集法都是灭法」这样的道理,就证得初果。佛陀第一位阿罗汉弟子憍陈如(Koṇḍañña),就是在听了佛陀解释「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」,经过几天的讨论、观察、练习,就证得阿罗汉果。
 
「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」常常被错误地翻译为「凡所有生法皆是灭法」,这个「生」跟「集」意思是不一样的。如果把这个集只是当作生,那么这边阐述的只是一个「有生就有灭」的浅显道理。这样浅显的道理,恐怕不足以带给那么多的弟子那么深刻的启发。所以佛陀在讲「集」时,讲的是出世间解脱道的关键、核心。他这边讲的「集」,顾名思义有汇集起来、有造作的意思。指的是我们所遇到的任何境界,所遭遇到的一切经验,不管是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」;「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」;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」,任何一个层次里面的经验,呈现出来的那一剎那,轮回的心已经在给它加料了。 
 
好比说,眼前我们脑海中可能出现读小学时校园的场景,眼前所经验到的,不是单纯一个场景而已。这里面是伴随着好比说怀念的感觉、失落的感觉、遗憾的感觉,对于未来,希望能够重温旧梦的期盼。当校园的情景一出现,你的心马上以某一种角色、某一种态度、某一种位格、某一种姿态,进入这个情境里面。所以,我们所经验到的所有东西,都不是单纯、客观的东西,它是完全被我们内心的活动所架构起来的境况。整个轮回的世界都是这个样子,都是由心的行动即所谓的「心行」、所谓的「造作」所建构起来的。
 
什么叫做「轮回」呢?「轮回」就是对于这种加工的动作乐此不疲,乐于以不同种的角色、不同种的姿态来进入境界,然后在境界之中,用不同的方式来汲取快乐、来跟境界互动。眼前我们眼睛所看到的东西,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视觉的世界,这里面马上交织着「我在看、我是什么样的人、该看什么样的东西、对什么东西感兴趣、我跟这个感兴趣的东西关系是什么」等等的活动。这个就是心所制造出来的世界,这叫做世间的「集」。
 
佛陀讲到观察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」的「集」,讲的不只是观察眼前现象的生灭而已,最关键的部分是:我们是怎么样在跟这些境界互动。因为所谓看起来像是客观的境界,实际上是透过主观的意志所编织、所交织、所染色、所架构,而形成的。
 
佛陀所讲的「世间的集」,只要是做为一个生命体,谈不上什么客观的经验,我们唯一能够经验到的,都是这一些主观的,透过内心的动作加工而呈现出来的境况。所有这些造作起来的境界,以不同的角色、不同的位格、不同的姿态、不同种的心境,来进入这个世界。所形成的这个世界,是用力而形成的,是透过意志的力量而形成的,是透过内心的活动而形成的。
 
所以,它必须要透过力气才能够延续下去,才能够被维持。它是不稳定的、它是会磨灭的、它是会败坏的。整个轮回里面没有例外的,不管是美丽的、丑陋的、快乐的、不快乐的、令人可意的、令人不可意的,都是心系列的活动,陷入在这个瀑流里面而编织出来的。
 
没有例外的,这样的世界是有压迫的、是牵动的,是不断地被冲刷到不可知的未来,需要你耗力地去经营、去维护、去追求、去建立。你所扮演的角色、所形成的自我感、吃东西的模式、狩猎东西的方法,没有例外的,都是由这些动作所组合的。所以,都是无常的、都是苦的、都是非我的。
 
初果的圣人明白的就是这样的道理,所以不再把快乐的希望寄放在这些架构的动作上,不再把希望寄情于建立起一个更完美、更漂亮、更有能力、更安全的自我。因为他看到所有的自我都是「集法」,而所有的集法都是灭法。内观最终的目的,不是只为了看生灭而看生灭,而是要看到境界是如何被意志所架构起来的,要去看到意志跟境界互动的方式,而且要看到最深刻的苦、最深刻的不安,都跟这种模式有关联。
 
对于这样子深刻、难以看清楚的道理,要怎么样由浅入深,帮助自己更容易了解它?一个最明显的下手处,就是在平常禅修的时候,去观察身行、观察心行,去调整身行、调整心行,去放下会制造苦的身行和心行。举一个简单的例子,眼前的呼吸就是一种身行、就是一种心行,这里面伴随着意志,伴随着不同种的内心活动。你是怎么样认知这个呼吸,你注意的范围在哪,你注意的角度是什么,你是怎么样在想象着呼吸的状态,你是以什么样的概念模式在认知触感,你是用什么样的态度在面对它,你是怎么样在回应眼前的这个状况,这些都是身行、都是心行。
 
从一个简单的呼吸里面就看得到,你如何在当下不断地捏塑、制造出眼前经验的品质。你可以利用呼吸的力量、不同种的呼吸法,让自己更安详、更放松、更清醒,让你更清新愉快、有满足感。每一个意志、每一个动作都好像是雕塑师的刀工,烙印下痕迹。这样子修行的目的,最终就是帮助我们看到轮回是怎么样被制造出来的。轮回是如何由意志所支撑、所维持的。如果你能够看清制造、支撑轮回的意志,就可以产生出厌离、不认同它,不把它当成是亲爱的、寄托希望的地方、幻想的来源。你就不是以一种紧绷的方式,用情感黏着它。心跟意志之间原本是黏得紧紧的,松开来了,心跟意志之间的空间你越来越看清楚,所以不再盲目地被行所摆布。缘起炼的无明缘行、行缘识,开始松脱、瓦解,关键就在这个地方。这是出世间解脱法的关键所在。在安静中、在呼吸中,继续地观察、体会。
 
对于佛法,能够听懂多少就听多少,听不懂的部分不必要感觉气馁,知道佛法是循序渐进的。只要有诚心、有惭愧心的人,都是可以入道的。就算是听不懂所谓的「集法」,我们也可以很卑微地在自己的身心之中,去观察我们的动作是怎么在影响着我们的经验。你呼吸的方式,你切入呼吸的方式,怎么样在造塑、在揉捏出当下的品质。如果你观察力很缜密,要看到很多的动作,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」里面都有动作。如果觉得自己的观察力不够缜密,就观最粗的,看看你呼吸的深浅、快慢,好像是运动一样,制造出当下不断在牵动的、不一样的身体的触感。
 
佛陀所讲的「世间」,不是唯物主义者所讲的客观的空间与时间。「世间」就是心参与进去了,跟它发生关系才有意义的,那才叫「世间」。
 
看你的动作、看你的活动,看着心在什么样的世界里面轮回,看着心怎么样从不同的轮回世界里面抽离。在多次的抽离动作中,洞知的智慧越来越深,越来越知道意志的有限性、架构法的有限性。架构法就是不断在忙碌地,一直经营、一直追求,没有休息的时候。整个轮回的世界都是这样的力量在支撑着,透过这样的力量支撑出来的世界,有什么真实的安全可言?又有什么真实的平安、满足感可言?钻进去就是一个无底洞,就是一个看不到有出路、看不到有终止的巡回。
 
就连你所深爱的,深深依靠的记忆都不可靠、都是架构法。就连你所深爱、所依靠的人际关系,所爱的人、关心的人、爱你的人、关心你的人,都是架构法。就连你拿来观察事物、觉知事物的意识功能,都是架构法。凡有集就有灭,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。如果这个关卡你看到了、让你死心了,那就是进入佛法之流的关键。
 
没有什么绝对客观的世界跟环境在供你玩乐的,整个轮回的世界一定是一个程度透过自编、自导、自演,才有这种情境出现。「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」任何境界的呈现,不要立刻盲目地相信它,这里面往往已经参杂着你编入的主观意志的成分。声音产生的那一瞬间,你马上就有相对应于这个声音的自我影像、自我观念,在接受着这个声音。不管你发现到自己在什么样的场景里面,那场景给你的惆怅的感觉、哀伤的感觉、愉快的感觉、兴奋的感觉、有信心的感觉、高亢的感觉,都是因为你已经以某一种姿态、某一种角色,沉浸在那样的场景里面。
 
实际上境界不迷醉人,酒不醉人人自醉。因为这些造作的动作,使得境界看起来有吸引力。心钻进去、在其中继续产生一连串的迷想效应、戏论效应(papañca),故事编织着故事。
 
我们在混乱之中寻找着秩序,混乱之中寻找着意义感,寻找着自己能够受用的乐。内心里面隐藏着许多我们自己都不知道的、久远积累下来的业力、记忆、指令、冲动,就在我们自编、自导、自演的过程里面,不断把我们冲向远方。你以为这故事完全是自己编导的,你爱怎么玩就怎么玩,实际上,我们是被过去这些行好像绑架了一样,看起来好像是我们做的决定,实际上往往都是情不自禁的,往往都是被挤压、被压迫的状态之下,剩下来的几个非常少数的选项。
 
所以,一个禅修者对于心里面所产生出来的意志,也不是全然地相信它,不把它当作是自我的。不断去检验它、勘察它、观察它,去看意志跟心之间的关系。真正的自由,心是没有被意志所绑架的。意志是如此地充满欺骗性,它让你以为这就是自我的核心:好像因为有意志所以证明了自我的存在,有一个你能够掌控的核心。
 
一个禅修者不断锻炼自己,让自己越来越清醒,就连意志发出来的声音他都不盲信,不把意志当作是自我,不把它当作是依归的地方,当作是我慢依靠的所在。
 
(静坐结束)
 
正知世间集,
正知世间灭,
知集必有灭,
智慧法眼生。
 
 
【丽霞打字,学文、明坤、涌智、美利校对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