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05.21【身心冲动的调伏】

发表时间:2019-07-15 21:24:29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2017.05.21【身心冲动的调伏】








花一些時間調整自己的坐姿。舒暢、省力地呼吸,將心帶到當下的觸感。抽離開複雜的故事情節,回到眼前一個簡單的主題,讓身心安頓—讓自己自得其樂的一個主題。好比說,去探索呼吸帶給精神上面的提攜、提振,呼吸帶給身體的安撫、滋潤。
 
多花一些時間去實驗一下,你要多麼刻意地呼吸,或者多麼任意地呼吸,要多麼積極去微調你呼吸的方法,或者是多麼消極地只是觀察著你的呼吸。你跟呼吸的什麼樣的互動模式,能夠幫助自己安祥、沉澱,更清楚地知道眼前的動作。
 
你可以在身體的不同部位,感受到變化中的氣壓,它在擠壓著、調柔著、刺激著、活絡著,自己的氣血與精神。你可以去體會,身心脫離開欲界的煩躁、競爭、擔憂,越來越明顯的清涼、越來越明顯的輕鬆。
 
我們常常在佛經裡面讀到「四聖諦」,第一個叫「知苦」,第二個叫「斷除苦因」。一個非常具體的知苦的方法,就是你能夠發現到:你的身心是被什麼樣的力量在擠壓著,你是承擔著什麼樣的重量。你若越敏感、越能夠發現這些擠壓、這些壓迫、這些重量,就越有可能不要延續這種擠壓的模式,不要延續這個承擔重量的模式。
 
禪修裡面,一個非常有用的幫助自己身心安頓的技巧,就是去留意:衝動感做為一個擠壓的來源。「衝動感做為擠壓的來源」,指的是心要跑到下一個地方去。更具體一點講,就是迫不及待要到下一秒鐘、到下一個境界去,迫不及待要投射到未來的衝動。在期盼著、在等待著,覺得眼前不夠好,一方面在掙扎、要脫離開當下,一方面用力地要鑽進下一個東西、下一個時刻、下一個狀態。
 
去感覺到阻礙自己定力的一種很大的力量,就是來自這個「往前衝」。發現它之後要去感覺它,感覺它的擠迫、它的壓力、它具體的觸感,所以你能夠具體地掌握它,然後調柔它、瓦解它、放下它。
 
佛經裡面講到:貪欲是苦因。這裡面的「貪欲」,很大的一個部分,就是那種對著下一刻、下一個目標,憧憬、想衝進去,是心投射到下一刻的臍帶、勾環。能夠學習平撫、緩和在時間之流裡面,不斷地衝、不斷地往前、不斷地投射,就很能夠在生滅的現象之中,當下體會到平安跟寧靜。如果不是這樣的話,我們的人生,幾乎是百分之九十九、百分之百的時間,都是這樣被擠迫著、被推著,衝動著要跑到下一刻去,急急忙忙地走過。那個感覺是很不安寧的,沒有安歇的。
 
佛陀所講的苦有很多種,這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環節,身心不能夠安寧的痛苦,五蘊熾盛的苦,行蘊遷流的苦─行苦。在自己的身心裡面檢查著,用正念保護著,讓自己的身心儘量不要受到這種衝動感的侵襲。防患於未然,在衝動感還沒有衍生、還沒有滾雪球般地增強之前,它剛剛冒起頭來,你就儘早地覺察它。你得先花一點時間,可能是幾秒鐘,甚至更久的時間,先去感覺,什麼叫衝動、什麼叫急躁、什麼叫坐立不安,那個具體的觸感。
 
去觀察心被擠壓的感覺,身體被擠壓的感覺,好像牛馬這些畜牲被鞭策、被驅迫的感覺。這就是很大的不安的原因,不能安住於當下。去把不能安住於當下的主要的衝動、主要的力量,挑出來、認知它,好像能夠在你身心的經驗裡面,把這個衝動感孤立起來。「這個叫做衝動」,「這個叫做坐立不安」,「這是安定的破壞」。它可能只有一點點,可能是稍縱即逝,可能在主觀裡面是心理的現象或生理的現象。花一些時間,感覺它的存在、感覺它的變化。
 
觀察之後,覺得你有一個程度能夠掌握它、能夠孤立它之後,試著緩解它。很有可能你光是觀察它的時候,它就已經緩解了,很有可能你在觀察它的時候就發現到,那個往前衝的力量已經減弱或消失了。但是,如果它沒有很具體地被拋棄、消失,那麼嘗試著去安撫它,嘗試著去放下它。
 
當你放下身心的急躁、它的往前衝,當下的省力之中,你就很容易能夠感受得到安靜的舒服、脫離開衝動的舒服:衝動的感覺是這個樣子,放下衝動的安寧、舒暢的感覺,是這個樣子。
 
平時性格急躁的人,光是能夠覺知到自己的急躁—那好像藏在肌肉裡面的急躁,在那邊干擾著、騷擾著神經系統的急躁感—可能就已經可以感受到定力在成長了。那些內心比較多昏沉,平常的觀慧比較不足的人,可以利用這個時間,特別去分別:急躁的感覺是這個樣子,心被擠壓的感覺是這個樣子,身體被騷動、被驅策、被干擾的感覺是這個樣子。
 
相對地,身心脫離開急躁感,急躁感緩解中的過程,那個感覺是這個樣子,特質有哪些不同。透過這樣的分別,讓自己的身心趨向於安詳。沒有往前衝的衝動,安住在自己身體的感覺是什麼樣子,跟你平常盤據在身體的感覺,有什麼不一樣?如果你已經慢慢在體會著,沒有衝動、安住在身體的感覺,接下來嘗試用高度的正念,能夠讓身心繼續地不被衝動侵襲,能夠很穩健、很一致性地,安住在這個沒有衝動感的身體,安住在身體沒有被衝動轟炸、侵襲,具體的觸感。
 
你若喜歡的話,甚至可以做更密集一點的探索,身體不同的部位,不被衝動侵襲的時候,跟平常時候的不一樣。好比說,一般人在著急、在急躁的時候,可能眉頭是緊皺的。感覺一下,當你沒有著急、沒有被逼的時候,眉間霽然的感覺、放鬆的感覺。好比說後腦杓、頸部、肩膀,當你的身心沒有被衝動驅迫的時候,這些地方有沒有更能夠安然自處。
 
它們不再是問題的來源,當你著急的時候、衝動的時候,這些不同的部位都在抱怨著,不是只有你的心在抱怨,這些身體不同的部位,好像都在抱怨著。它們都在不安本位,它們都想往前衝,它們都想去別的地方。
 
當這些部位沒有想要去別的地方,很舒坦地「就在眼前」、「就在當下」,這些身體的部位感覺是什麼樣子?腎上腺的部位、肚子、橫隔膜,平常著急的時候,總是好像要做什麼事情、要趕往下一場秀的狀態,那個地方緊縮的感覺。緊張的人很容易會胃痛,看看這個地方有沒有被急躁、被衝動侵襲;沒有被急躁、被衝動侵襲的部位,沒有想要去別的地方,很舒坦地活在眼前,那個感覺是什麼?
 
如果你的身心開始安靜下來,好好善用這個安靜,它能夠幫助你覺察更細微的衝動感、更細微的騷擾。身心安靜下來了,有可能衝動感已經不是像疲勞轟炸,這樣騷擾著身心,可是它有沒有像羽毛般,騷擾著你的神經?衝動感往前衝的那股欲望、那個潛力,有沒有感覺它在水底下醞釀著,好像是暗潮洶湧一樣地,在深處騷擾著、在背景騷擾著,留意這些,用同樣的方法覺知騷擾、覺知壓迫、覺知擠壓。
 
花一些時間覺知感覺,把這個擠壓的感覺、推逼的感覺,一點點在那邊干擾著,隱隱約約煩躁欲動的那股衝勁,在觸感的層次發現它、發覺它。你越發現它、你越不容易鑽進去,你越容易能夠精準地放下、抽離,不去做錯誤的反應。所以,當你的身心開始安靜下來時,不是沒有事情了,而是善用這個安靜,繼續用功。
 
在安靜之中,覺察更細微的騷擾,那騷擾可能是微乎極微的,可是如果你把微乎極微的衝動也降伏、也調伏,身心就能夠進入更深的安詳。就算是找不到衝動感,覺得自己很安靜了,不要在安靜之中昏盹、糊塗了,保持警覺、繼續維持著正念。所以這樣的安祥感,不會被侵蝕、不會褪失。讓還沒有產生的騷動感不要產生;已經產生的騷動感,覺知它、放下它。
 
我們永遠只能夠活在眼前這一刻而已,所以你要是學會了這樣一個技能,能夠儘量充分地、寬坦地、舒適地安住在當下,這是多棒的一個技能啊!所以,小心翼翼地、認真地培養這樣一個技能。
 
如果心念跑出一個衝動,「什麼時候靜坐才結束」,認知到這就是一種衝動,這就是一個擠壓。如果心裡面產生一個衝動,「接下來會有什麼好的東西、好的境界,我迫不及待要進去,有沒有更好的定力、有沒有更美好的感覺,我要它跑出來」,留意到這個也是衝動。看到自己的衝動,不是以挫折感來反映,而是以能夠覺知到自己的衝動而感到慶幸。這是很好的,能夠覺知到衝動,你已經是50%解脫於衝動了。
 
看看我們平常的神經,一直被衝動感追逐著,跑東跑西、做不完的事情。不只是手頭的工作,心裡面的任務,一個事情接著一個事情的處理,那是一個多麼疲憊的狀態。深刻地知道那種狀態的過患,所以認真地學習調伏衝動,認真地學習安住於當下。你不會因為更衝動,就使得你更快地跑到未來,更快地跑到下一個目標,所以那個急是多餘的、是一個刺。認真地把它挑出來,你將會得到大利益。
 
在調整自己的急躁、不耐煩的慣性,那個過程常常是需要付出努力的,以付出這個努力為快樂,不要把這個當成只是痛苦的掙扎。要看到自己能夠在細膩的地方用功,而快樂、而感到欣慰。這個都是該努力的地方。也不要鬆懈了自己的正念,認真、精密地去挑出那些小蟲蟲、小的刺。很多你平常習以為常的刺,因為你的正念提高了,你就發現了它們的存在,那都是你不安定的來源。不要以為自己已經安靜了,繼續地用功。就算你真的安靜了,保持著安靜,在安靜之中保持警覺,這都是很好的訓練。
 
把連接著當下跟未來的橋樑斷截掉。活著的時候,是不須要被擠壓著、被驅策著進入到未來。那是完全不須要的。就算當下是不盡如人意,有不舒服的感覺,如果你迫不及待要跑往下一刻,那只有增加你的痛苦而已。面對著眼前,可能不盡如人意的不舒服感,學習怎麼樣堪忍,讓我的痛苦就僅止於眼前的這個不舒服感,不要在這個不舒服感之上,另外再加一個被驅迫的感覺。
(靜坐結束)
 
【回向】
不駐執於見
而是具備品德與洞知智慧
拋却了對感官欲樂的渴貪
行者不再入胎
【麗霞打字,學文、明坤、湧智、美利校對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