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03.26-1【关于有寻有伺无寻无伺的练习】

发表时间:2018-04-06 21:47:28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
朱倍贤 主讲
 
从漫长的岁月流传下来的佛法,我们都是受益人。僧团里面杰出的成员,把解脱的经验、具体的模范展现给我们看,我们都是僧团的得益者,让我们也在心里面下决心:僧团不会在我这一代断绝,希望我也能够在这一生成为四双八辈的圣贤弟子,也能够成为传递这样的解脱经验的一个成员,成为一个其他有心修行的后进之辈希望的来源。
 
开始静坐之前,用这样虔诚的心祝愿着:希望自己今天所做的努力,能够带给其他在这个时间,为同一个目标一起用功的同修加持跟鼓舞,也希望其他在这同一个时间、为同一个目标在努力用功的同修,能够加持、鼓舞自己。祝愿结束之前,可以先做一点简单的伸展运动、暖身运动,然后一边听以下的解释。
 
今天做有关于「有寻有伺和无寻无伺」,这两种静坐的方法。
 
简单来讲,「寻」和「伺」是用言语的引导、内在的对话,来帮助自己静坐。我们使用语言使得我们的经验更容易整理,使得我们的行为有更具体的引导。
 
「寻、伺」简单来讲就是用自我对话。这种自我对话有时候是有问有答的,有时候是有评估、衡量,甚至有反驳或者是肯定自己所讲的。静坐时,有的时候寻伺的功能有很大的好处,有的时候放下寻伺的功能,会能够进入更溶入、更精纯的定境。
 
一个要使用寻和伺功能的原因,就在于它帮助我们的正念,提醒我们什么是该做的,而且把这些该做的,变成非常具体化、跟行动有关联的程序。这就好像是我们要教一个三、四岁的小朋友整理他的房间。如果你只是跟他讲「整理房间」,他可能会不知道该怎么下手。可是你如果具体地跟他讲:有没有看到那个洋娃娃,有没有看到那个消防车?可以把它捡起来,放到旁边的橱柜里面…。
 
这是有具体的行为引导,就是你可以示范给他看。同样地,我们使用寻伺的功能,就是在引导着自己、提醒着自己,现在眼前具体地该做些什么。而且一边在引导着自己、在观察着效应,一边在评估、衡量里面的实验。如此,你知道什么是对自己有效的,知道自己在什么样的状况之下,应该要做什么样的调整。
 
寻伺的内容,你能够忆持越多,越清楚跟静坐有关的内容,你就有可能在操作上面是更确定、更具体的。你可以先从最基本的程序开始,不一定要把这些程序当成是教条一样来背诵,可是你可以透过实验,去挑选出对自己特别有用的程序。
 
好比说,调整自己的坐姿。这个坐姿理想的状态之下,感觉得到内部的循环跟呼吸。而且,可进一步调整:如何放下没有必要的堵塞、拥挤的感觉。好比说,如果你是端正着坐姿、打开你的胸腔,有可能会在即刻之中感受到呼吸是更顺畅的,内在的气血脉络,是更没有阻塞的。另外,调整自己的心意、自己的态度:是不是认真的、是不是投入的。
 
如果你真正地关心自己的福祉,如果你真的知道生命里什么东西是值得你关心、值得花工夫的,那么你就会在这个地方,非常乐意、非常虔诚地贯注你的心意。我们在心里面的对话中,可以提醒自己的包括:检查一下,心里面还有没有那些跟欲界无法割舍的纠结状态,那些担忧的事情、揪起来的事情、让你坐立不安的事情。
 
花一点点时间留意到,那样的纠缠状态,那种被轰炸的状态、疲劳的状态、混乱的状态。知道继续纠结下去,浪费时间,它不会真的得到一个美好的、令你满意的结果。你必须要在某一个时刻,毅然决然地把它搁置下来:我不要以那样的状态耗费时光!
 
选择的另外一种状态,非常确定的方向就是:眼前的触、眼前的安静、眼前的满足。以眼前的那种松开系缚的轻松感,做为你的落脚处,在这个地方找安顿。所以你禅修的目标,最好是一个舒服的、让你安适的,而不是只是一个中性的东西。
 
好比说,如果你留意到现在身心开始沉淀的过程,这里面有舒适的感觉、变得安静的感觉、变得轻松的感觉,这就是正面的触感,就去留意这个触感。具体地留意那个感受,具体地留意这个过程当中,正在发生的动作。如同我们要教好一个小孩子一样,你要确保他能够维持一个好习惯,以后他会非常乐于清理他的房间,不会每次你叫他清理房间,他就会跟你闹脾气、都 要跟你对抗。
 
你要确保他在收拾房间的过程中,基本上有成就感、愉快感,有正面的经验。同样地,善用寻和伺,一个很重要的地方,就是你在观察着自己,你在这个入定的程序里面,有哪一些地方是在抵抗的,是不乐于做这个工程的。
 
乐意做这个工程的部分你要鼓励他,拍拍自己的头、拍拍自己的肩膀,你不用真的身体这样做,而是心里面鼓励自己:嗯!这个很好!这样子的感觉是很扎实的,这样子的感觉是变得安静的—这是可以鼓励的地方。而那些在反抗静坐的力量:无聊感、坐立不安,不愿意安顿下来的冲动—你要知道怎么诱导这个小孩调适。
 
诱导小孩的一个方式,就是要在适度的地方给他正面回馈。帮助他发现,做这个工作的乐趣跟好处。从小的地方、具体的地方开始。不需要是很复杂的,可以是小孩子指着那个消防车:放在这儿?给他一个微笑做肯定:很好!一个微笑就是一种鼓励、正面的回馈。
 
同样地,在我们身心沉淀下来的过程,你能够越来越敏感,觉知到那些身心正在沉淀的迹象,那些生理征状:身体内在的触感变得明显;身体内在的暖意变得明显;更容易体会到呼吸的滋养、安抚;一感觉到自己贴近着正在呼吸中的身体,那一瞬间,你就有一种扎实的感觉、踏实的感觉。这都叫做正面的回馈。
 
帮助自己去发现这一些,让你知道这个过程不是那么难的。它是由那些细小的动作、细小的活动的程序,积累起来的。
 
一边检查着自己静坐的方法,一边在思考着、琢磨着有什么可以进步的空间。还有什么细节你可以记得,可以带到眼前来,使得你眼前这个动作的程序,是更完整、更面面俱到的。让你的技能、让你静坐的记忆,是雕琢得更加地纤细。这个叫做「有寻有伺」。
 
心里面在琢磨着、衡量着,用语言引导着自己,帮助自己更熟悉和厘清这个过程、找出可以进步的地方。这个叫「有寻有伺」。
 
另外一种静坐的方法叫「无寻无伺」。简单来讲,就是不透过内在的对话,不透过语言的引导,不透过语言的表相来静坐。要能够做到无寻无伺,必须要对于某一种或某几种技巧,已经有一定程度的熟练。因为对它熟练,所以,可以不假思索地,不需要透过一种制式的程序,就能够进入状况。这样的进入状况感觉是更忘我的,放怀地投入到好比说触感之中。你是如此地投入到那个动作,投入到那一种触感之中,这里面几乎是没有语言对话的空间出现。
 
这两种静坐法是可以不断地交替互用。交替互用是没有关系的,起码在某一些时候的交替互用,那感觉是很自然的。有的时候,你会长时间地进入到无寻无伺,那也是很好的,可是不需要勉强自己。有的时候,能够尝试着透过非常细腻地引导自己,透过很通盘地记忆着,想起来你该做甚么、你所学过的、所听过的。
 
甚么叫多闻?记得你所学会的这些技巧、契入的角度、那些特别针对你的状况有用的细节—特别会烦乱的人大概注重的细节,特别会昏沉的人该注重的细节…。有的时候静坐,你必须要这样子细腻地叮咛着自己,做一个唠叨的父母。因为有的时候唠叨是有用的。唠叨有它的负作用,可是很多时候是有用的。往往如果没得选择,唠叨的父母比起默默无言的父母,更容易教养出好的小孩来。
 
在唠叨、在寻伺,你要知道怎么样寻伺才是有用的。善巧的寻伺不是打妄想,而是想有用、有建设性的东西。只想跟眼前静坐、这个程序有关联的东西,这样叫善巧的「寻伺」。如果你想的是「明天要煮甚么饭」,或是「担心小孩子入学的状况」,那就叫散乱、那就不是有帮助的寻伺了。
 
所以,真的要寻伺的时候,确保自己的对话是有建设性的。就像我们平常的日常生活,要嘛就是享受沉默,一旦开口讲话,就是有意义的、合适的、建设性的。同样地,在心里面练习让自己对自己讲话都是有用的、建设性的。它不会苦上加苦,不会只是抱怨、无病呻吟。
 
它是在引导自己,让自己有更清楚的好的方向、有好的出路、有个具体的下手点、有个使力的地方。提醒自己,在任何的时候、你可以的时候,寻伺就放下来,让你能够更纯然地投入到触感的世界,单纯地在执行这个动作的状态。
 
练习把那些复杂的、没有用的观念跟引导方式都放开来,所以能够更直接、更单纯地,用直觉感受你的动作,用直觉感受你的触感。任何时候你需要,任何时候在做这样的方式,你感到混乱、欠缺方向感、不知道要怎么做,就回到寻伺来。回到提醒自己,然后把这个过程言语化,所以你记得该做什么、该留意什么事。
 
任何时候,没有这个必要的时候,把它放下来,让自己投入在更省力、更纯然、忘我的禅修方式里。就像是一只飞鸟一样,清楚地分别甚么时候是该挥舞趐膀使力,甚么时候是该乘着上升的热空气,不费力地遨翔。
 
尽量把寻伺的方式具体化、行动化,跟行动程序关联上。就好像要引导小孩子一样,你不是只跟他讲:要做乖小孩!你要示范给他看,那丢在地上的洋娃娃怎么把它捡起来、放回原位。示范给他看他才能够理解得了这些抽象的概念。同样地,我们在练习寻和伺的时候,尽量具体化,不要用抽象的方法,然后具体地看这种行动程序所产生出来的效应。
 
佛法的内容你记得越完整,你在这个地方就能够留意得了、调整得了更多的细节。好比说你能够留意得了当前的状况,放松跟清醒,这两者是否都有同时在留意着?你是否能够既是高度的警醒,又是深度的放松?你在静坐里面,是不是可以一方面不断去开发、去品味着好「触」,具体的安乐感、安适感。在另外一方面,保持着高度的兴趣、好奇心,去探索着能够更进一步的方法,能够使得上力的那些角度。
 
怎么样叫做有寻有伺?有寻有伺是严谨的,是注重程序规章的,而无寻无伺则是放开这些复杂的思索,所以能够更轻松融入、投注到一种单纯的触里面,或者是投注、融入到一种单纯的动作里面。好比说「跟这个统摄的身心相处着」这样一个单纯的动作,几乎是所有内心的资源都投注在这样一个动作。忘我地,从头到脚都浸泡在这样一个动作里。
 
尤其在一开始练习的时候,不要在意非要进入无寻无伺。如果是有寻伺,一开始的注意力应该是放在:这寻伺有没有用,是不是有建设性?有寻伺并不表示有散乱。你可以有寻伺,但是内心没有散乱。你是很笃定地在跟自己对话着,你在给自己非常清楚的引导。无寻无伺也不是昏沉。看你眼前的需要,自由地进出于这两种静坐的方法。
 
锻炼自己无寻无伺的静坐方式,一个关键就是:你要去熟悉尽量不是透过观念去接触触感,愿意全心地投注于触感的状况,全心地投注于动作的贯彻上面。就像是一个练太极拳的人、一个游泳的人,全神贯注于他已经熟能生巧的活动程序里面,不假思索、不需要透过分别,几乎全然是一种直觉。
 
无寻无伺状态之中,很有可能感觉到身体内在的活跃度是更敏感的,所以他的喜乐、满足的滋味,也是更加地充溢的。内在的观察力是变得更加地灵敏、快速。可以透过有寻有伺来帮助自己越来越熟练无寻无伺。透过熟练程序,让自己能够轻松地契入一个滑翔的状态。
 
如果还不会飞也不要着急,耐心地用寻和伺指导自己怎么走路,一步一步踏实地执行着动作的程序,熟悉这个程序,知道要怎么做。那个做起来的感觉,是增加你所谓的「肌肉记忆」。这不只是故事情节的记忆,而是包括肌肉程式的记忆(motor-somatic memory)。就像你学过骑脚踏车,你几乎是不会忘掉要怎么骑脚踏车,这样的记忆是储存在你的sensorimotor functioning skill (感知运动作用)里面,而不是只储存在你的概念里面。
(静坐结束)
 
【丽霞打字,学文、明坤、涌智、美利校对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