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02.19【身行休息】
发表时间:2018-03-01 20:13:51
阅读:Loading...
朱倍贤 主讲
今天练习跟「身行休息」有关联的练习。
《增支部》提到,要进入色界禅最重要的关键之一,就是能够将粗糙的身行降伏。意思是说,如果能够让身体粗糙的躁动感、紧绷感,让它缓解,因此,让身体能够接触到与「欲界」不相干的快乐、舒畅。这种脱离开欲界的焦虑、紧张的清新、放松、省力,堪作为内心安定的对象。
这就是为什么佛经里面,到处都提到,进入禅那的方式,并不是透过盲目的专注,而是透过心意欢喜、身体的舒畅,心的安适、安住于这样的过程而达到禅定。
在练习开始之前,可以先做一些伸展暖身,深呼吸。利用这个机会,调整自己的坐姿。
禅修里常常被忽略的一个要诀,叫做「热勤、正勤」(ardency),就是认真的、奋进的态度。因为我们当下所做的努力,关切到自己长远的安乐、幸福跟安全。所以,我们的心态是投注的、用功的、认真的。但在同时,把身体那些没有必要的紧绷放开来。
佛法禅修的修行技巧,是有次第性的、有衔接性的。所以,在做「身行休息」的技巧之前,有一个「觉知全身」。「觉知全身」的用意、导向,是要能够帮助我们更加精准地、更加有效率地放松身体、安抚身体。
一边把我们的知觉带到身体的触感的同时,一边提醒自己:不是盲目地专注在身体。我们在身体培养起敏感度的原因,是要帮助我们更容易调整身体。
所以,把觉知带到当下这个「正在呼吸中的身体」的触感,或者是「正在放松中的身体」的触感。稳固、扎实地盘据在身体的触觉里面:身体的轮廓,呼吸所牵动的不同部位,神经系统在呼吸过程之中,被刺激着、被安抚着所产生出来的那些波浪、涟漪、震荡…不一而足主观上的效应。
「身行休息」不是只有放松而已,虽然放松是一个很重要的步骤。你要能够很灵敏地、很醒觉地觉察到,那些细微的僵硬,刻意地将它放松。可是除了放松的这个含意之外,它有很大的一个区块,是需要透过你的直觉,去探索甚么是有效的方法,来安抚自己的身体,来安抚身体内在的那些骚动感、焦躁感。
一整天下来,可能有很多的时间,不经意地退堕在欲界的状况里面,为了欲乐在焦躁、在盘算、在患得患失。身体内在可能可察觉到烦乱的感觉、混乱的感觉、紧张担忧的感觉。身体里面的那些烙痕、痕迹,可以用直觉去探索它们:如何能够安抚自己的神经系统,或者是把那些焦躁的感觉,把它挑剔出来,或者把它搁置,或者把它缓解、瓦解。
不管你用的是甚么样的技巧或认知,最重要的是,在触感的这个层次上面,去感觉有没有效,能不能感觉到正在缓解中,可能是只有一点点的差异。
缓解了一点点,不要轻忽、不要忽视、小看这个一点点的差异。这个就是你的提示、你的cue、给你的回馈,这是你技巧的使用效应:烦躁的感觉降低了百分之二、降低了百分之十,甚至降低了百分之一,一点点的。
不要忽视了这样的过程。不断地把你的技巧的使用,当作是一个过程。从紧到松、从紧到松一点点;去感觉隐约的焦躁,到焦躁降低一点点的过程;可以感觉得到烦乱、挫折感、困惑…等等在身体上的效应,降低一点点,这个过程。以正知正念的力量,持续着这个过程,加深这个过程。一个正在进行式,在调整中、在探索中、在阅读中的过程。身体具体的触感,是不是正在朝向着更安宁、更省力、更舒坦、更休息的状态?
这不只是想象而已,在具体的触感上面,可以感觉得到:烦乱的感觉、紧绷的感觉在缓和中。
探索着不同的方法,安抚着自己的身体:你是用呼吸在按摩着身体吗?还是有一个轻柔但是清楚的意志、意念,在导引着自己更沉淀、更放松?
不管你用的方法是甚么,都把你的觉知放置在触感的层次上面,所以能够很具体地知道「身体当下的状态」,「眼前放松的方法」。
「令身行休息」大概是入色界禅最重要的关键之一。好好地探索:怎么样才能让身体安适,让心甘愿安住在这里。
你不是强迫你的心,锁住在一个地方,而是细心造塑出来安适的环境,引导着心让它沉淀。
身体的缓和跟放松的同时,提醒自己,你的敏感度是正在增加的。愈放松你的觉知就变得更敏锐、更敏感、更容易觉察得到:细微的动作、细微的震荡、细微的触感,躲在小角落里面的紧张、躲在小角落里面的烦躁。
内心具备高度的战斗力,身体是深度的放松、省力。
调整自己放松跟安抚的技巧,越来越纯熟,所以你安抚自己的方法,不会让你感觉到被压迫、很矫情、很勉强。
贴近着身体的触感,准确地发出动作。
放松的身体不是一片空白的,不要以为已经放松了,就掉以轻心。放松的里面还有过程,还有其他更深细的滋味,继续品尝着,正在进行式的动作。
如果在放松的过程里面,感觉遇到困难、挫折,其中一个可以探索的方向,就是因为你的内心贪跟忧,没有放得够干净。心情上面,甘愿、非常彻底地放下担忧感、放下饥渴感。帮助心轻松、欢悦、宽坦,看它怎么样牵连到你的身体的安适感。身体的安适感的深化,看它怎么样牵连到定力的发生。
在心情上面,眼前这一刻,是不需要仰赖粗糙的食物:
我以知足为乐;
以简单为乐;
以脱离开喧闹为乐;
以安静为乐;
以放下重担为乐。
远离,牵连着身体的安适。身体内在的那些担负、那些焦躁、那些压力,正在缓解中。神经系统被调柔、被安抚的感觉,有的时候,好像是微风吹在平静的水面上,你感受到它的波纹的发生跟消灭。
看看你当前安抚的动作,放松的动作,它在琴弦上面拨拂出来的效应。
在水面上所产生出来的涟漪。
身体内在的那些生命迹象,都在调伏中。
身体散发出来的温度、细微的震荡、呼吸的运动,通通都被引领到,更省力、更平安、更满足的状态。佛经里面讲,你要对这个状态有信心、有兴趣!知道这样的状态是有好处的。所以,非常乐意地安住于其中,探索它、玩味它、开发它、尊敬它、欣赏它。
原始佛法所讲的禅那,专注的目标,不是硬梆梆的一个点,专注的对象就是这个动作、这个任务。四念住里面不同的任务,十六胜行不同的技巧,我们现在认真做的技巧就是你专注的目标。比如说,禅那有一点像是在弹奏音乐一样,或是在游泳一样,你专注的不是在一个点,专注的是一个工作──它所牵扯到的每一个部分。所以,你现在专注的对象是,怎么样地能够引领着你的全身、引领着你的身心,到更安适的境地。这是你的专注的对象。你专注的对象就是你的动作本身,某一种善巧活动的模式。
你现在的活动模式就是:
脱离开焦躁;
品味着身体的触感;
安抚、放下身体内在的着急、紧张…
专注的是这些功课。
所谓的「正念」就是记得你眼前所该做的事情。你现在正在演奏的乐器,你要记得怎么样不急不徐、不过度用力、不太轻,甚么是恰当的。去留意着你的速度、你的节奏,乐章的和谐度、发声的精确度。同样地,我们现在做的「正念」的功能,就是记得要把这些任务做好的所有要诀:要怎样地抖擞精神、充满着奋斗力;要怎么样去留意坐姿,让坐姿帮助你而非障碍你的进程,帮助你感受到更安适。要记得怎么样用善巧地运用意念来引导着身心;要记得把觉知停留在触感的这个层次上面。
记得这些事情,所以能把眼前的这些记忆、这个技巧做好。
「三摩地」的意思就是,好几种不同的功能,把它汇聚在一起、统摄在一起,让它们通通帮助你完成眼前的任务。
帮助自己体会,认真投入、小心翼翼地工作,那不是一种压迫感,这里面有笃定的、有扎实的自信心,所以非常乐于谨慎小心、认真投入实践禅修。
对于已经产生出来的安适感,继续勤奋地探索着,更有效率的使力的方法、更周遍的安抚的方式。这个「正在改变中的放松」的感觉,放松的感觉、安静的感觉,不是一成不变的,而是随着你眼前的互动、参与模式的改变而改变。所以,继续观察着你的动作,继续观察着你的动作所产生出来的效应。
不要只是机械化地提醒自己放松跟安抚,而是实地地去操作。也就是说,精确地去找出身体触感里面,哪一些是可以使得上力的地方、可以介面的地方。感觉到那些部分松开来、打开来,重担搁置下来,烦躁感被安抚下来,那个过程、那个滋味。
(静坐结束)
【回向】
为了达至至高宁静,
娴熟善法的行者
当行如是:
能干、正直—无谄曲虚伪地质直;
易受教、调柔、不骄慢;
知足、易养、
少事少务、简朴生活;
善摄诸根而恬静、
睿智干练、谨慎为事;
离虚夸、不贪求徒众或供养。
智者会指责的任何微小罪过,
坚持不做。
【丽霞打字,学文、明坤、涌智、美利校对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