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.05.05【远离】

发表时间:2018-05-08 21:24:54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2018.05.05【远离】

 


朱倍贤 主讲
 
今天的主题是「远离」。
 
在开始禅修之前,可以先做一点简单的伸展运动,或者是利用深呼吸来活跃神经系统,来做深度的内在按摩。可以在一开始的时候,先采用一个自己拿手的帮助自己安定的方式,像是去留意身心正在脱离开忧虑,或是去体验深度的、正在进行的放松,等等。
 
佛陀时代的印度,一些不是佛教的宗教,或者起码有很多不同的修行传承,对于心跟物质经常有以下这样的一个认知。佛陀自己也采用了这样一个认知,然后再给它更多的发挥。这个认知就是:可以在我们的经验里面观察得到,一方面有一个「心」,另外一方面有一个「境界」,可以看得到,这个心好大一个程度是被境界所摆布、所压制的。
 
它在境界之中变得有限、经验着生死,所以很多不管是佛教,或者非佛教的沙门集团,在野外、在森林里面专心地要去探索,帮助自己的心释放出来的方式。这些禅修者都有一个共通的经验就是:当心越脱离开它的自身、当它去追寻,然后迷失在越是复杂的境界里面,那个动摇、烦乱的感觉越多,经验到的压力跟苦迫就越多。
 
在禅修的过程,随着内心抽离开一层又一层的境界,从外到内,起码在主观上面感觉,好像是乌龟把自己的手脚、尾巴跟头缩进它的保护壳里面。它这样一层、一层地收回来,所以心不再参与于烦乱的境界之中,而是不断地尝试要回归到它自己,最起码回归到更单纯的现象里面,所以那感觉是更贴近自己的。像这样的比喻,如果听了觉得很陌生、听得不太清楚,还可以用以下的比喻来了解。
 
我们看大海的海水,越是贴近表面的水,越是随着风、随着外境在摇摆着,这里面的兴风作浪,有动荡不安的那些波浪,此起彼落。随着你越来越深入到海水里,会发现水的动荡感越来越降低。当你潜到非常深的海水时,那个感觉好像风浪是表层的东西,在这个程度里面完全是不会触碰到你的。海水的感觉也是静谧、雄浑的,它不是那么容易地随着风、随着其它外在的因素,在那边摇摆着。你可以不断地加深那个深度,直到你来到一个丝毫感觉不到动荡的海水的部分。
 
用这样的比喻来形容佛陀个人禅修的过程,是很贴切的。他每一次深入到一个程度的海水里面,就问自己:这里有没有感觉到动荡不安,如果在这个程度的水里面,可以感觉到动荡不安,就表示这里不是安全的地方,这里是会被风所刮到的,是会承受晃动的地方。这是一个还会被其它的条件,像是风浪等条件所摆布,而呈现出生灭的地方。
 
有没有更安全、更深入的?每一次他觉察到这个层次里面,它的动摇、压力、过患、副作用,他就再往内在、再往深处,每一个过程,更近一步地去摆脱掉之前的那个动荡不安,来帮助自己寻觅、潜入到更安宁、更没有动摇的所在,朝着心的核心回归去。这个过程叫做「远离」。
 
这样的过程是在印度很多古老的宗教里面都有的观念。「远离」的起步可以是去觉知到,现在内在的闹哄哄跟动摇不安。那个内在你想要安静都静不下来,几乎是让你感觉到无可奈何的,可能是坐立不安,可能是忧愁,甚至是起心动念,你都可以感觉得到,起心动念所产生出来的涟漪,好像晃动着的海水一样。
 
佛陀禅修的原理、基本的认知,在这个程度上面,跟《奥义书》、跟古印度的沙门集团都是一样的。他们认知到,如果要寻觅真正的平安,那个越来越不受到外境及条件因缘所摆布的平安,必须要远离粗糙的境界,然后往内或者说往更核心的地方去寻觅。
 
你现在能不能感觉得到,目前你所参与的这个程度,它是有晃荡、有闹哄哄、有压迫的?当然你感觉到这些,并不表示说你有能力立刻摆脱这些闹哄哄、坐立不安和散乱。但是,最起码你能够做的是:先去觉知这个散乱的苦,那种静不下来,心是被风所牵制着,它是产生出波浪的。对于这个波浪、晃荡感,你能够有觉知,想要摒除它、超越它,那就是禅修的起步。在同时,你的心是崇仰着在那更深处的地方,就算不是最安全的所在,起码比起海面是更安静的、动荡是减少的,那是更安全,更舒服、更平安的。
 
所以一方面觉知着眼前的这个晃荡、不安宁、闹哄哄;一方面找机会去潜到更深的水里面,去寻找内在更大的安宁,更大的稳定感的来源。那是一个越来越不跟外在的条件交涉的水深。如果你忙碌着在跟粗糙的境界交涉,在盘算、担忧、饥渴,那么你只是待在水的表面而已。你知道在水的表面上就算是起风作浪、是暴风雨,潜到水的里面去,一瞬间地它就安静了许多。
 
这种懂得往里面看、往里面发展,就是禅定基本的趣向。这就是为什么,初禅被形容为「远离之乐」。所以就算是你没有开发出很深广、很可靠的定力,不要气馁,光是能够觉知到脑筋在闹哄哄,心里面有一个决心在引导着你,要尝试着往内、往更深,去寻找那个更稳定、更安静的避风港,你已经是超越了绝大部分的凡人了。
 
绝大部分的凡人,在闹哄哄之中是乐此不疲,是全然地迷失、全然地入戏的,他们甚至不觉得那是苦。所以当你教他们远离、出离之道,去体验那更深邃、更可靠的,他们不相信、他们嘲笑。他们觉得当前的那个状况,在海面上漂泊、动荡不安的状况就是最好的,生命只能够跟那样的状况妥协,只能够接纳或顺应那样的状况!
 
你知道心是有深度的,你不需要停留在那个最肤浅的部分,在那里活动着。那个最肤浅的层次通通都在追,通通都在粗的贪、嗔;通通都在全然地入戏,被故事情节所著迷。你只要再往里面一点、沉淀下来,你所看到的、所经验到的,就已经不再是那个复杂的人际间的纠葛,那些复杂的故事情节,那些连续剧般的内容。
 
光是往里面一点点,你就会发现在构成连续剧的那些动作,那个在追、在编织活动的本身,你就不是沉迷在那个活动所制造出来的故事,而是去看到堆砌起这个故事的积木、元素跟动力。要学会经常地待在这个程度里面,才能够看得到你的心在做什么,才能够看得到,原来任何的世界如果你钻进去了,它底下都是这样的用力、都是这些动作。
 
你才能够看得到诸行是苦,才不会永远是在看着地平线更高的那座山。不见得是深入到最深的地方,光是多深入一点点,就已经帮助你了解很多东西。它帮助你了解,原来当你的心活在「欲界」里面,有那么多在乎的东西,那些那么用力地在在乎的东西,真的是内心编织出来的。如果把那个编织的力量移除掉了,把那个追、那个抓,把那个吃、那个很用力的状态移除掉了,世界原来是那么地空洞、虚假!
 
这就是为什么,修行是在「远离」当中成就的,是在修行禅那的过程里面成就的。禅定的加深,乃至去经历越来越稀薄的无色界的定力,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──一个远离的过程。深入到大海水之中,不断去探索着,哪里能够提供给你安宁,能够提供给你真正的安全。那个不会被条件所摆布、所动摇的部分,那个没有跟因缘交织在一起,跟它互动的那一个部分的「行」。
 
就算是还做不到这一点,光是在禅那的过程里面,去简化跟境界互动的方法,去深入到海水里面多一点点,不是停留在水的表面,而是要到水的下面,忽然之间,那个风暴是停止的;忽然之间,你有能力能够用直觉去感觉得到水动荡的状态。再一次地重复,在禅修时心里面所经验到的,可能是闹哄哄、可能是妄念此起彼落,心里面有不断在徘徊的故事情节,当你遇到这些困境时,不要气馁,提醒自己就算眼前没有安静,没有体验到安静,你最起码能够做的,就是先去觉知到,在这个层次的动荡不安和苦。
 
当你把注意力放在这个层次的苦,这个层次的闹哄哄、动荡不安,你已经好大程度地抽离开故事情节。想想看,你注意的是这个状况的闹哄哄,是这个状况的变动跟不稳定、不安全感。尽管你的心没有立刻安静下来,坚定着你的信念,那就是:随着练习,我有能力能够潜入到更深的水里面。看看要怎么样才能够切割掉跟表面那个闹哄哄的关联,对这个状况是不感兴趣,心里面是有厌离、有出离的意愿、有警觉心的。
 
先不要管你做到了多专心、多安静,就先把这一个功课做好。知道你不需要停留在这样的状况,不需要参与、不需要乐此不疲地,不断地追着这些故事情节跑。你的注意力只要稍微地调整一下,你就已经不再是活在欲界的人,你就已经不再是那个连续剧里面的男女主角了。你已经是变成一个旁观者,在采取着一个更超然的姿态,或者是更潜入的姿态,来观照这个闹哄哄的情形。尝试着让自己在安静之中,去品味着海水的动荡,也就是「心的动荡」,那个还在被现象、条件摆布的部分。直接去感觉不自在的那个部分,那个不能够久住,不能够安然立足,然后试着去往更深邃、更安宁、更稳定的地方,去寻觅避风港。
 
善于观察的人就会去留意,你跟这些动荡不安的境界,「互动」或者「停止互动」,直接影响安宁的品质。越不去跟这些闹哄哄交涉,心就越安静。这个过程是一个「正在进行式」,需要你不断地体验着,什么是动荡、什么是苦。一方面要你去寻觅,能够脱离开这个动荡、喧闹的那个处所,整个过程,你一方面在调伏着心行,在培养着远离跟定力;另外一方面,你在培养着一种洞察力,帮助你了解只要还有「用力」发生的地方,那就还不是心的本身,那就还是编造故事的力量,那都还不是终极立脚之处。
 
只要是动作就是不安稳的,它的力道是会用尽的。这就是为什么所有的连续剧都有剧终的时候,编写故事情节是要花力气的,要演活那些演员就要花力气。尝试着远离到什么样的程度,心能够对于这些动作在警觉着,有一种不愿意依附它们,不对它们抱着期望、心生幻想。敏锐地感知到那个动作发生的地方,就有动荡不安,那就是海浪、就不是一个栖身之所。因为对于这个东西还有迷恋,对于那个不断发生动作,去制造出世界的过程还有迷恋,你就会流浪,就要继续经验着动荡不安。
 
禅修的技巧都不是求快,不是要追求多么深邃的安宁,但是每一个步骤都是稳健的。所以就算是去除不了妄念,光是在学习着远离,就在帮助你越来越清楚地知道:什么叫做境界、什么叫做心,心跟境界之间交涉的方式,心沉迷在境界里面,沉迷到什么样的程度。尝试着把注意力调整一下,所以你不是整个心都在处理着故事,不是处理着人际关系间的爱恨情仇。光是能够多一分的力气去感觉那个动荡不安的本身,就会增加你远离的意愿跟力量。
 
尝试着把注意力调到动作的本身,「动作」跟「故事情节」是两个不一样的东西,可以用以下的比喻来做说明。故事情节是投影机放出来的影片,观察动作是去留意投影机不断发射出来的光束;去留意故事情节,就是随着你的妄念随波逐流,一直追着它们跑。去留意动作的意思,是指去感觉那个妄念像是波浪一样生灭,或者好像是一个松紧,在不断地生灭、交替,是一种具体动作的发生跟消灭,而不是沉迷在它的内容里面。
 
多几分的注意力到这个层次来,那已经是好大程度地远离了。你已经在抽离开,已经帮助你的心抽离开那个最令人迷惑,最耗心力的层次。光是能够做到这一点,就隐约带着禅那的滋味了。看看能不能够对于探索这个动作乐此不疲,就像是你过去沉迷在欲界的故事情节里面一样,那么热衷地探索着、去感受,海水深处那个安全感、那个隐蔽性,那种不断在滋润着你的那种安宁。然后在这种安宁之中,你很容易能够敏感地觉察得到那个动荡跟动作。
 
看得到你的起心动念的意思,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,不是要你去看一些几乎不可能看到的东西,就是在直觉上,感觉到那个心飘动了、晃荡了,它在闹哄哄的感觉。但是,你必须要在一个更深层、更安静的地方,才能够看得清楚闹哄哄。若你是身处于闹哄哄之中,根本来不及处理这方面的问题,你处理的都是贪欲、饥渴、不安的问题。训练自己,让你的心住在那个更安静、更容易觉察到动作的地方,海水底下的那个避风港。

(静坐结束)
 
于一切众生的住所,
心里面没有一丝加害的意图,
没有一丝欺骗的意图,
做一个人类和天神所尊敬的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