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.05.07【平舍的练习】

发表时间:2019-01-11 06:32:26
阅读:Loading...
分享到:


平舍的练习2017.05.07
 
 
开始静坐之前,大家可以先花一点时间做一点简单的伸展运动,深呼吸,活络自己的血气循环,振奋起自己的神经。
 
在我们意识里面,潜藏着许多混乱的、方向不一的冲动跟意图。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地改变自己的习惯,帮助自己很稳定地进步的话,一定是要依靠「正念」的力量。这个正念就是,对于动作发生的地方,不掉以轻心。留意自己活动的状况,留意当下正在发生的动作。所以你能够不断地把自己的行为,调到你想要引导去的目标。「正念」是有着念兹在兹、小心谨慎的意思。
 
如果有看过身体解剖图片的朋友们就知道,神经在身体里面分布的样子,像是树根一样、密密麻麻的。越是敏感的根门、越是敏感的感官,神经的分布是越密麻。也就是说,我们的心有能力能够很敏锐地感知到身体内在,各种不同的滋味、触感。
 
你把原本外放的心,原本力气都是贯注在外境的心,导向自己身体的内部。在做这种观察、感受的时候,你很容易发现到,就在感受发生的那一瞬间,心几乎是即刻在对它做反应。有可能你现在身处的,是一个天气特别燥热的地方,或者是天气特别冷的地方,你会觉得坐立不安。坐立不安的原因,就是因为对眼前燥热或是寒冷,那个不舒适的感觉,正在用烦躁的方式、用抵抗的方式,在回应它。
 
在禅修里面,我们要培养一种功夫叫做「平舍心」。「平舍」的意思,就是在面对舒适、不舒适、中性的感觉时,不是盲目地依照过去习惯性的反应来面对境界。对于那些不舒服的感觉,不是习惯性地用烦躁的方式对应,因为盲目地用烦躁的方式在对应境界,身心当然是烦躁不安,没办法安静下来。对于舒适的感觉,学习不是以亢奋、渴望的方式来对应它。你若隐隐约约,甚至间歇性地,以亢奋、以渴望的方式来对应舒适的感觉,身心一样会烦躁不安。所以,一个帮助自己身心安定下来的注意点,就是去留意你的心现在是怎么样在对应感受。
 
在静坐时,我们先刻意地营造出祥和宁静的感受。透过放松、透过把注意力带到当下,透过把原本是外放的注意力带到身内来。这已经是很大程度地在安抚着自心,在帮助自己的内心安定。但是,你可以再更进一步去留意你的感受,留意着你是否能够以很省力的方式来面对这些感受。放下那些多余的、没有必要的,只会让你燥热、躁动不安的那些反应。
 
大部分这些反应是很习惯性的,发生的速度很快,所以你只能够耐心、小心地去观察你的受,观察你的心的反应。你不一定能够捕捉得到你的感受,但是你如果能够越醒觉、越觉知到,你是不是隐隐约约在抗拒着,在烦乱之中对应着触感,你就越容易能够将这些多余的动作停歇下来、和缓下来。
 
原始佛经里面,用「忍耐」这个字~“ksanti”的时候,绝大部分不是指别人对我们的侮辱、我们忍耐。大部分地方指的是:感受发生时你能不能够「安忍」。能不能够不会因为眼前正在发生的感受,再去延伸、衍生出一系列的妄想、忙乱的反应,而是能够安住在当下,好像在忍耐一样。这个「忍耐」可以是很不用力,很放松、很安然的。
 
透过高度的觉知,你很容易能够察觉得到,现在是否有在忙乱地回应,就是隐隐约约有用一种没有建设性的方式在回应。像是静坐时,内在找不到舒服的感觉,挫折感的产生。面对挫折感时,你的心是不是把它打回去,然后感到更挫折、气馁、气急败坏。还是你能够在第一个挫折感产生的时候,你是安忍的、是观察的。
 
你完全可以同时进行着平常熟悉的、喜欢的禅修主要的技巧,好比说观察呼吸、观察身体的触感,帮助身心放松、沉淀。一边在做这个技巧,一边你就会发现到,身内有很多的受在产生出来。观察受的范围,可以是全身的,也可以是局部的,一个简单的作法,就是观察你现在的姿势。
 
佛陀所教的正知正念,最简单的下手处之一,就是观察你眼前的姿势,观察你现在坐着的方法。观察全身的受,一个很好的下手处,就是观察你眼前的姿势。这个坐姿坐在这个地方不是完全地静态,这里面隐约可以感觉到有动作。像是呼吸的动作,像是你在微调着坐姿,这些细微的动作产生出触感来。
 
你也可以观察局部的感受,就像你可以特别去留意一下,呼吸的时候,身体内在的气压在跟身体内在的墙壁推挤、放松的那个感觉。或者是你的身躯,隐隐约约、一点点在膨胀收缩的感觉。或者是你现在正在尝试着,让自己放松、沉淀,这个过程所产生出来的觉受。看一看,在面对这样的觉受时,你是不是能够很省力,能不能在这个受当中安忍着,静静地观察着它的产生、它的消灭。
 
那一种不被感觉吸进去,不被它拖着跑,不被它逼迫着要往哪一个方向,那种超然的感觉,好像你是站开来的,不是深陷其中,不是卷进去的。看看自己,在面对着这些不同的触感,能不能够站得很稳,能不能很安住、很安忍。你真的内心在对这个受起了什么样的反应,你可以更快速地觉察到。
 
这些感觉是一直在改变的,所以你必须在当下,一直重新出发、重新观察。在整体上,基本是安适的感觉,你可能偶而会有一点点不舒服的感觉飘忽而过。可能有一个忧虑飘忽而过,可能身体有不顺畅、呼吸阻塞的飘忽而过的触感。在那个瞬间,有没有安忍着。或者是因为坐立不安,在怀念、在追忆着欲界的刺激,迫不及待要跑往那个地方的冲动感,有没有学习安忍,不被它牵着鼻子走。
 
要增加安忍的力量、增加平舍的力量,一定要去增加你觉知的力量,你越清楚知道当下,就越容易能够判断,你是不是在安忍中、是不是在平舍中。
 
分布在我们全身的神经,是那么样的繁多,只是因为习惯性地注意力外放,把力气都是放在追逐概念上,在计划未来、在缅怀着过去,力气都是浪费在贪、忧,这些忙乱的动作之中。你光是能够相信,你有能力能够感受得到身体内在很多的感觉,去接受这样的可能性,安静地在内部探索,你就很容易会发现到,那好像是别有的一番境界。
 
你越锻炼自己去品味、去发掘,那些内在丰富的触感,就越容易帮自己找到一个稳固的禅定目标。你会因为练习、因为透过锻炼,而对于内在的触越来越敏感。在感受着内在的触的同时,学习放下躁动。一大堆躁动都是来自于此起彼落,在里面对它们反应着,在抗拒着某一部分,对某一部分在兴奋、在渴望、在迎拒、在拉、在扯、在推。练习不要参与到这样的拉跟推的动作里,去感受生是生、灭是灭,不会因为感受的生灭而波及你,让你感到动荡不安,感觉被它打击、被它侵袭、被它功击、被它动摇。
 
平舍就是让自己变得像镜子一样,虽然在反映着事物,但镜子本身可以是不移动的。就算只是培养出一点点这样的能力来,都是应该要珍惜这样的能力,这是改变行为的契机。众生做为自己习惯性的奴隶,做为自己盲目冲动的奴隶,做为那些未经检验的指令的奴隶,因为没有平舍心,所以没有机会能够多给自己这种自由的可能性。
 
帮助自己越来越清楚平舍的滋味是什么,那种站开来、不卷进去,任由感觉冲刷着,任由它们生灭着,但是心能够包容这些现象的空间,没有动摇。训练自己,在境界发生的那一瞬间,是觉知来对应,不是用下意识、用盲目的冲动来对应。你在觉知之中、在省力之中,就更容易做出正确的选择,更容易能够把动作细致化,就更容易能够看得到,轮回里面绝大部分的动作都是多余的。
 
再一次地,你可以把你观注的部分,整个觉知的范围是全身,或者是,局部性地特别留意某一个你很熟练观察的区块。身体内在墙壁跟呼吸挤压着、触碰着的感觉,身体坐姿呈现出来的感觉,或者只是留意着胸腔,以及不断释放出来的暖意。或者光是留意着你的头、颈部、肩膀,它们在你放松的过程之下,所产生出来的触感。
 
让「贴近当下」对自己是越来越简单的事情,一个转念就很容易在当下的觉知中安静。面对着当下的境界,有一种超然的感觉,能够不被卷进去,不被漩涡拉扯进去的超然感。包括自己在实验这些技巧的过程里,可能产生的挫折感、烦躁感,统统都是观察的对象,让观察是尽量包含着你眼前正在发生的动作。所以你能够迅速、有效率地化解掉,那些烦躁感、挫折感。
 
把这个平舍技巧,当做是一个任何时刻都可以用得上的,没有例外的,所以心里不用给自己任何的借口,「我今天特别累、我今天特别烦、今天有什么事情没有处理,所以不能做得好,我以后再做好…」。不要有这种苟且因循、敷衍的态度,而是想想看,怎么样就在眼前这个我觉得不容易的地方,马上实验、实践这个技巧。
 
这个不容易的地方,还有那个具体的不舒适的感觉,你是怎么样在面对着这个不舒适的感觉。能不能够只是觉知它,放下那些多余的动作。在有机会的时候,见缝穿针地缓和它、放下它,让你的安宁感越来越一致性。
 
(静坐结束)
 
起座之前,可以先合掌一起在心里面做回向。
 
记得在大学的时候 ,看到一个最让我感动的画面,就是见到阿姜查的一个学生,一个出家的弟子,专心地在织补着他那破了洞的僧袍。安静、专注、充满了正知正念的状况之中,在做这个工作。
 
世界上就是有这样的修行人,他们不好于玄虚的理论,他们不在乎这个世间的八风,而是质朴地在心地上净化着自己。
 
希望我们常常能够得到,这些内在有真正良善品质的人,他们的启发跟他们的加持。
 
然后也希望我们自己,能够同样地在真实的地方上面用功,而不要喜欢浮夸、虚伪、包装的东西,所以我们也能够带给其他人希望跟启发。
【丽霞打字,学文、明坤、涌智、美利校对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