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周共修静坐引导与问答2017年3月12日

发表时间:2018-03-11 19:18
阅读:
分享到:

朱倍贤 主讲
 
今天练习「视远离为休息」的练习。
 
简单解释,所谓的「远离」是指,刻意地脱离开烦躁、饥渴、担忧的状态,然后,把这样出离的动作,刻意看成是休息。
 
对于很多人而言,在练习禅修的时候,有可能遇到很大的挫折感是:「这是很困难的!」
 
实际上,可以把「禅那」理解为:它是一种「休息」的状态,但不是一种普通的休息状态。这种休息不是导致精神昏昧,而是处在高度灵敏的觉知状况之下,知道怎么样去认知、品尝休息的舒适,清楚地感受身心在休息的状况下,被滋养的过程。
 
在开始之前,大家可以先做点简单的伸展动作,深呼吸跟调整坐姿。利用在调整坐姿的同时,把心念带到当前「坐在这个地方」具体的触感。利用这样的触感来引导自己,让自己一方面是深度地放松;另一方面,充满正面的能量。心里面伴随着高昂的斗志,提醒着自己,这是关切自己长远安乐、幸福的努力。所以,愿意非常认真地,把心神带到眼前身心的这项功课里。
 
你要能够让身心深刻地休息,第一个最明显的步骤,就是要脱离开那些最粗重的包袱──最明显会破坏自己的安适感的那些包袱。好比说,对于烦乱的情境,追逐、依恋着、担忧着。刻意地把这些烦乱的活动状态先搁置,把注意力带到「正在呼吸中的身体」。
 
「观察着呼吸中的身体」的意思,是要能够更广面地去体会呼吸。不只是从「空气流动」这个角度,而是去体验呼吸是怎样牵动着全身的神经系统。呼吸对神经系统有一种安抚、刺激或别的效应。用这样的方式体会「牵动着全身的呼吸」。
 
一步一步渐渐地脱离开烦乱的状态。学习去认知「脱离开烦乱状态的身心征状」的具体触感。这里面有一些细微的变化,用自己主观的方式,去了解感觉:「那个担子放下来了」、「纷乱的感觉减缓了」…。变化可能只有一点点,可是不要小看这样的变化。认识清楚,一次又一次地重复着这样的动作,所以能够非常地熟悉:脱离开烦乱、脱离开担忧、沉淀下来等等的过程。具体的身心征状,其中一个就是我们的灵敏度会提升,身体更加地放松了。所以,更容易细心地去品味着「休息的状态」。一般人的休息就是心神关闭起来,但禅修里面的休息,伴随着正知、正念,清楚的知觉。
 
你可以用好几个不同的角度,观察着这个休息状态。可以挑一个:怎么样能够更深度地休息,观察其中的动作、具体的过程。另外一个可以观察的角度,是去看这个休息怎么样地在修复着你的身心,身心如何地在休息的状态之中得到滋润、得到复苏。这个滋润跟复苏有具体的触感。
 
练习去认知:「身体在休息状态那个感觉是怎么样?那个细微的征状。」可以特别地去留意,你的心脱离开担忧、脱离开饥渴、脱离开纷乱,就算只是一点点,所带来具体的休息上面的质变。心变得更宽坦、更没有重量,更不纷乱。身体的内在,好像变得更没有压制、更没有压迫。敏感的人,大概会感觉到身体被压迫的状态减少了,呼吸的滋润更充遍,所以,休息的深度,变得更悠远。
 
再一次地,你对禅修的认知跟态度,很大程度影响你的成功。你若把这个当成是很困难的,妄自菲薄地认为自己很愚笨、自己不行,那你很容易会挫折。
 
要把禅修当成是一个可以是很直接、很轻松、简单的,重点在于你有没有真诚的态度,跟不断地重新出发。从最基础、最简单的那些步骤,不厌其烦地重新开始。不屈不挠,相信不断地锻炼着这些肌肉,这项技能一定会变得娴熟,一定会变得善巧。一次又一次地,用心地实践这些步骤:观察着效应、观察你是怎么做的,在这其中寻找着改进的空间。
 
心能不能更彻底地脱离开担忧、烦乱、饥渴;能不能正在呼吸的当下得到满足、得到饱足?这样就够了!
 
品味着:「身体被压迫的感觉减少中」。来自心念造成身体内在的压制感、压迫感在减少中。在呼吸的过程里面,身体得到休息,滋润感充遍全身。
 
佛法的解脱心理学里面,一个重要的关键就是看到:放下重担所产生出来的具体身心释放感──放下甚么样的重担而伴随具体释放的感觉。可以慢慢一步一步地、一点点地脱离开担忧跟烦乱,让身心相对应地释放。
 
熟练这样的技巧,观察它的效应,所以,我们有信心知道:重担放下来不是失去,而是自由、安适。这个叫作「视出离为休息」。
 
大可不必要把禅修当成是:硬梆梆地培养专注力而已。而是把它理解为:怎么样是更有效率地休息,怎么样更清醒地休息,更有饱足感的休息;怎么样的休息可以帮助你看得更清楚,知道以后心在面对境界的时候,哪些力气是多余的,就很乐意地从那些力气当中,抽离出来。
 
把心专注在你的心念动作上面:怎么样能够让身体更安适和深度的休息,从中得到更大的饱足。当你那样做的时候,心就会更乐意安定下来,会发现到身体是个「现法乐住」,容易地在当下的触感、简单刺激之中,就有饱足感。
 
尝试着去发掘那些「正面的经验」,「脱离开纷乱感的好处」,具体的安歇、释放、轻松那些具体的触感。
 
换一个角度来讲,禅那的意思就是:正知正念的休息;专心地享受着休息的好处;观察着休息的效应,了解怎么样能够更精准、更有效率地休息。
 
心基本上必须要有一个安住的对象,而这个安住的对象在这里是:「呼吸过程里面休息的感觉」、「身体它正在修复的感觉」…。
 
乃至出世间的解脱也是一种休息,不同种深度的休息。就算眼前,你只是在品味着最肤浅的一点点休息,不要小看它。知道在这个简单的动作里面,不断地用心去开发,更深邃的智慧就会自然而然跟着被开发。
 
不要把休息看成是固定的、死寂的状态。而是要把它看成是:正在进行中的活动。所以,你的注意力是放在:「正在休息」、「正在品味休息」,或者「休息它正在发生的效应」……等等的这样的观察;不要在昏昧或沉醉中虚度时光。
 
留意过程、留意动作、留意效应。
 (静坐结束)
 
【回向】
愿一切众生住于快乐、平安中,
心内得安适。
愿人们不欺骗、谋害彼此;
无论何处,
不鄙视、轻侮任何人。
不因怒意、怨憎,
而希冀他人受苦。
如同慈母
以身命照护独子,
同样地,应如是善护
对所有众生的
无量之心。
 
【丽霞打字,学文、明坤、涌智、美利校对】